第四百一十二章 惠雍州采购军需,争凝膏释放牒人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二月,传来不利消息,京兆尹郑县、左内史郡祋栩县在马腾、马超手中,二县也是盛产葡萄之乡。 马家效仿韩家,将二县望族留下的葡萄田全部收为己有,本年将酿出葡萄酒。 韩家用“长安葡萄酒”,马家准备用“三辅葡萄酒”之名向关东出售。一旦两家竞价,市价必跌。 韩遂一时气愤,又束手无策,只能加快拓开其它市场。 于是和妻商议,由张姜子去许都前先去趟汉中郡,以天师道凉州祭酒张普妹妹的身份拜访张鲁,设法说服张鲁开放一条道路,让韩家的大宗货物能从三辅通过汉中进入益州。也借此机会与张鲁恢复关系。 如货物绕道走蜀郡北部或武都郡进出益州,道路太险,用马驮运丝绸、蜀锦等软物尚可,如运酒坛、铁矿石、生铁、西羌羊等硬物和生畜就不合适了,马肚子皮会受磨损。 走陈仓、散关、武都郡故道(陈仓道)进益州,就要和曹操扶持的武都太守氐部落首领杨濮谈判,即使谈成,一旦和曹操翻脸,此路必断。故不如和张鲁谈判更稳妥。 联军与张鲁联手是迟早的事,刘璋终究有一日会击败蜀郡太守高联,届时必会完全中断韩家的丝绸和蜀锦份额,而自运去西域出售。 到那时,联军只有支持张鲁,或对刘璋还有点威慑力,也许刘璋还能给些份额。 韩遂心中很清楚,用出售铁矿石、银器、葡萄酒、农具、箭矢等长期从雍州吸收大量的西域金币或黄金不可持续,望族手中的储金总有耗尽的那一天,韩家也不能吸纳太多的布帛币,因此必须增加面向雍州的大宗订货来平衡贸易。 想来想去,只有改善联军的军需装备是大宗的需求,自天下大乱以来一直用韩家十年装备的库存支撑着,很多物资或旧或坏,的确需要补充,还有不少装备一直未配。 于是,韩遂找来军师成公英,列出一个军需大宗采购清单。 数日后,成公英来见韩遂,呈上清单,市价按韩家自制成本价加五成: 皮囊水袋,十万个,一千斤西域金币; 水囊,十万只,五百斤西域金币; 干粮袋,十万个,四百斤西域金币; 麻巾,五十万条,一千斤西域金币; 桴鼓,一千面,三十斤西域金币; 号角;一千只,十斤西域金币; 鼓;二百面,二十斤西域金币; 铜钲;二百只,二十斤西域金币; 旗;二千面,八十斤西域金币; 炊具套件,一万个,一百五十斤西域金币; 餐具,二十万件,一千一百斤西域金币; 蓆,十万条,一千五百斤西域金币; 厚睡盖,十万条,四千斤西域金币; 薄睡盖,十万条,二千斤西域金币; 裹包布,十万条,四千斤西域金币; 十人帐篷,一万个,七千五百斤西域金币; 大帐及设施,一百套,四百斤西域金币; 百人长头盔和铠甲,二千套,四千斤西域金币; 轻骑皮甲,十万套,一万斤西域金币; 毛皮衣,十万件,一万斤西域金币; 毛手套,二十万套,一千斤西域金币; 毛帽,二十万套,二千斤西域金币; 毛皮裤,二十万套,一万斤西域金币; 马匹防冻包裹布,十万件,一万斤西域金币; 马鞍,十万套,五千斤西域金币; 皮箭袋,十万个,二千五百斤西域金币; 麻袋,一百万个,二万斤西域金币; 麻绳,一百万条,四千斤西域金币; 上好矛枪,十万条,一万斤西域金币; 双马拉的辎车,一万辆,一万九千六百斤西域金币; 马蹄铁掌和铁钉,二十万组,一组钉四蹄,一千六百斤西域金币; 豆,九十万石,七千二百斤西域金币。 向雍州望族下的订单合计预算十三万九千零十斤西域金币,另加上价格波动、长期储运费、维护费等按九千三百九十斤西域金币计,合计十五万斤西域金币。 韩遂大笔一挥,从之,就按清单采购,趁有钱,彻底改善一下联军的装备,把以前用旧的装备全部替换下来。 十五万斤西域金币回流到雍州,可大为缓解雍州金币或黄金的枯竭,有利于雍、凉二州之间的贸易可持续下去。 此外,这笔大宗订单可极大培育雍州做为联军大后方的军需物资制造能力和工匠。 想想联军士兵也确实可怜,绝大多数士兵把年薪大都留给家人或存起来,除买食盐等必用品外,平日舍不得花钱,一条麻巾用了十几年已破烂不堪,仍在对付着用。 士兵的睡盖、毛皮衣等用品到处是破洞,如同讨饭难民身上背得。马鞍也磨损严重。马蹄铁掌也磨损严重等等。 士兵们其实还是指望联军发放这些军需,而不用自掏钱购买。 凉州的冬季似乎一年比一年冷,这次给全军每人不仅换装,而且都配上毛手套、毛帽、毛皮裤可安度冷天。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