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猛人阳球杀蔡质,虎贲韩卓论内幕 (第1/1页)

次日晚上,韩遂先去找黄衍。黄衍摆上小宴,两人边饮边聊。 黄衍透露:“说到蔡邕,不得不先说说一个很特别的猛人,幽州渔阳郡泉州人阳球。 此人以严厉苛刻超过法理和宦官中常侍程璜的养女女婿而扬名朝野。 阳球早年任过尚书郎、尚书侍郎、高唐令、九江太守、平原相、议郎、将作大匠,现任尚书令。 阳球本年任将作大匠时,与卫尉蔡质不和。 等阳球贲本年转任尚书令后,中常侍程璜暗使人写奏章状告蔡质和蔡邕数次以私事求司徒刘合,刘合不办,蔡邕就隐切中伤刘合。 这个罪名可大了,皇帝命尚书去责问蔡邕,蔡邕上书辩解无效,蔡质和蔡邕下洛阳狱当死。 好在中常侍吕强为蔡邕说情,皇帝也爱蔡邕文章之才,罪减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郡。 髡钳刑乃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也。蔡质被处死。 传闻阳球在蔡邕流放途中派刺客和贿主管害之,刺客和主管都私下放过蔡邕,后迁居五原郡安阳县。 刘合是刘倏弟。桓帝去世无子朝中商议迎立贤君时,当今皇帝是时任侍御史刘倏举荐的。 刘合是冀州河间国人,河间与阳球家乡渔阳泉州很近。 刘合妻也是中常侍程璜养女,乃阳球妻妹也。 阳球和刘合这二位此次干掉蔡质、蔡邕,赢得了宦官们的信任。 二人在朝野被视为宦官的人了,可二人也是望族子弟,为何这样做?似乎有些奇怪。” 韩遂笑道:“二人可能有意为之。宦官内部可有派系?” 黄衍道:“宦官中常侍也不是铁板一块,大致为四派。 每个中常侍手下又都有中黄门、小黄门、大臣、亲戚为自己的小派系。 各派互相有内斗,但对付士族、外戚却很一致。 宦官曹节、公乘昕、孙陵、程璜可称为冀州派或北派。 曹节原籍冀州魏郡人,后移居荆州南阳郡新野县。 公乘昕乃冀州魏郡繁阳县人,宦官地位排名在王甫之前。 孙陵,冀州安平国人,上年到本年初的数月间竟出任过司徒。 程璜乃最老资历的宦官,冀州安平国人,顺帝时就任中常侍,历顺帝、冲帝、质帝、桓帝。 王甫、袁赦、淳于登、封易、封谞、徐奉可称为司隶、豫州、徐州派或南派。 王甫为司隶派,司隶河内人。袁赦是袁术家族族人,豫州汝南汝阳人。 淳于登乃豫州颍川人。封易、封谞为豫州汝南人。徐奉为徐州下邳国人。 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新宦官来自各州郡,可称为合派。 这一派势力大有超过曹节、王甫等老宦官派的势头。 张让为豫州颍川郡人,赵忠为冀州安平国人,夏恽兖州陈留郡人,郭胜荆州南阳郡人,孙璋冀州安平国人,毕岚兖州东平国人,栗嵩冀州常山国人,段珪凉州武威郡人,高望司隶京兆尹人,张恭凉州安定郡人,韩悝豫州颍川郡人,宋典司隶右扶风人。 吕强这人正直,无派。 济阴丁肃、下邳徐衍、南阳郭耽、汝阳李巡、北海赵佑等五人称为清忠。 赵佑博学多览,着作校书,诸儒称之。 蔡邕、李巡等人发起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刻石碑立于太学门口成为太学石经。这些宦官可称为清派。” 韩遂听罢对凉州安定郡人张恭颇感兴趣,猜可能是乌氏张家人。 聊完蔡邕和宦官的事,韩遂托黄衍把在虎贲军中任职的韩卓约到扬州楼坐坐,黄衍答应。 第二天白天无事,成公英来见韩遂。 成公英道:“韩宛和韩业前些日子来信讲述对交州平叛的布局看法,让吾也回信讲讲攻防。 吾的看法是同意公子之议,对于梁龙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从交趾郡北上直取益州为上策,益州有六百多万人口。 中策是聚兵于苍梧郡,北上直取长沙,控制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四郡,四郡人口有二百多万。 下策才是去南海郡,向东取会稽,会稽人口只有四十多万。 朱儁未遇强敌,如梁龙采用上策和中策,朱儁所带的会稽八千军根本赶不上。 朱儁的布阵取胜实属险胜,如第一仗在龙川中伏则满盘皆输,如叛军死守番禺城与乌浒蛮联手,则朱儁危矣。 但朱儁胜了,说明朱儁看透了梁龙和孔芝非懂兵法之辈,只会被动防御。 其实梁龙在番禺附近决战的策略也未必不能取胜,只是不能把兵放在各城中,而应采取诸如在曾城一带设伏的计谋。 但设伏战法对兵卒的平日训练要求很高,要在设伏点蹲几十日不暴露绝非易事。” 韩遂大为赞之。 晚上,黄衍把韩卓约到扬州楼,韩遂设宴款待。 酒菜摆上桌几,几盅酒下肚,韩卓话匣子大开:“虎贲军,为皇宫宿卫侍从队之一,朝会时在殿中两侧及周边护卫。 编制一千五百人,清一色骑兵。但平时不满员,也就一千人左右。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