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皇上,崔大人已经此案审理得极为明细透彻,且太皇太妃也自个儿认了罪,此案既已毫无疑点,以臣愚见,案子审理至此,应当可以定案了。”

“皇上,云将军所言极是啊!此案已经再清楚不过了,还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附议之声不绝于耳,刘瑜顿觉无力,可他知道他必须要撑下去,若是一旦迫于群臣压力,下了圣旨,再想救孟月便真的是无力回天了。刘瑜深吸了一口气,一掌拍在桌案上,“肃静!”

正处于躁动中的官员不禁皆安静下来,向刘瑜看去,等着他下最终的决断,“朕知道众爱卿的顾虑,也晓得众爱卿是为了景国江山与朕好,只是,朕不仅仅是景国的君王,更是刘氏子孙。身为帝王,朕知道朕应当早下决断,以定民心,只是身为刘氏子孙,朕不能忘怀太皇太妃当日的扶持之恩,昨个儿太皇太妃亲口同朕说她是被冤枉的,对于昔日有恩于朕的太皇太妃,朕做不到对此视若无睹。今儿这个决断,交给众爱卿来下,朕以刘氏子孙的身份,希望众爱卿能成全朕一片拳拳孝心,给太皇太妃一个澄清的机会。”

刘瑜这招以退为进,可谓是用得极妙,他如此放低姿态,即便是那些迫切的想要处置孟月的人,想来也不会在这承乾殿上明着博了他的面子。事实也正如刘瑜所预料的那般,众臣同意了再给孟月一次澄清的机会,只是案子不宜再拖下去了,便当即将孟月请上殿来。

那名拿了刘瑜的令牌去传口谕的宫女,到得地牢,将莫九黎与林禄放了出来。莫九黎出得地牢,便发了疯一般往天牢赶,林禄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儿,但回想起莫九黎昨夜的话,他便一言不发的紧随在莫九黎身后。两人到得天牢的时候,却听闻孟月已经被人带走了,待莫九黎晓得是刘瑜派人将孟月带走,且是往承乾殿的方向去了,莫九黎几乎都要抓狂了,来来回回在原地绕了好几圈,却没有想到什么应对之法。

林禄见莫九黎如此焦急地模样,知晓事态定是不一般,于是再顾不得掩盖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急切地问道,“莫大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莫九黎叹息一声,带着林禄走到一旁无人的地方,道,“你可晓得为何太皇太妃分明没罪,却这般这么轻易便认了罪?”

“为何?”

莫九黎顿了顿,终是决定说出来,一个愿意为了替她保密而甘愿被皇上责罚的人,他没有道理不相信他会替她保守秘密。

“她是想借着这个案子金蝉脱壳,离开皇宫,远走高飞。可是没想到皇上会从中插手,皇上对她的心思,你应当也是晓得的,若是皇上晓得了这件事儿,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此时,只怕太皇太妃还不晓得这一切并不仅仅是宫廷内斗,也有外臣的参与。若是到时太皇太妃当真被叛了罪,只怕是要真的受刑了,轻则……”

轻则发配边疆,永受刑役之苦,重则性命不保。

这些,莫九黎曾说过的。林禄没想到事情竟然严重到了这个地步,若是孟月当真不晓得其中内幕,在大殿上亲口担下罪名的话,到时即便是皇上也救不了她。

林禄颦眉思索了片刻,见着莫九黎仍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便道,“莫大人,我们快去承乾殿吧。若是能赶在太皇太妃进殿之前见她一面的话,或许这一切尚有转机。”

莫九黎与林禄急匆匆赶到承乾殿外的时候,正巧听见自殿内传来的三遍通传之声,莫九黎大急,瞧着即将走入殿中的孟月,自地上拾起一枚小石子丢了过去。孟月扭头瞧去,见着是莫九黎与林禄,便笑着点了点头,莫九黎手舞足蹈的向孟月示意,却见她仍是满面笑容,似是并未明白他的意思,莫九黎不禁急得满头大汗。

林禄颦了颦眉,在孟月转身的霎那举了两下右手,然后转过身去跑了几步,待林禄扭头看去,孟月已经进了大殿,林禄不晓得她究竟有没有看到他的动作,便走到莫九黎身旁,问道,“莫大人,太皇太妃可看到奴才的动作了?”

莫九黎点了点头,道,“看见了。不过,你方才那动作是什么意思?”

莫九黎的话,不禁让林禄迷离了双眼,回想到了十年前。那时候,他救下她,把她带到张家庄不久,她身子刚见了好,便提出要同他一起上山砍柴、采草药补贴家用,他见她身子尚未痊愈,且瞧她一副细皮嫩肉的模样,定是没有干过什么活儿,担忧她去了反而添麻烦,便没有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