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书房定计 (第1/3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次日一早,王浩起床后仍是没见和尚的身影。这货昨晚没有回来,也不知道跑哪去了。倒不是担心他的安全,没认识王浩之前也是行走惯了的人,而且身手也不错。就是担心这憨货会不会迷路。

文俊与烨霖两人倒是早早地来到王浩家等候。并及时汇报了家庭作业的情况,对异于往常的晨读一事,家中长辈非但没有投以怪异目光,而且还对此事赞赏有加。两人更是惊喜非常,表示定当将此事一直持续下去。

王浩打算今天继续去扫街招生,看情况争取今天把预定的学生人数招齐。

三人行至街口不远处,在刚来汴京安家时见到的那起火灾现场的废墟处,如今废墟之上又搭起了一个用竹幔围成的简易棚子。当日那个跪在地上嚎哭妇人今日又跪在门口哭泣,边上还蹲着个五六岁的男娃,不停地抹着眼泪。屋里不时传出男子的辱骂声。

这些天来每次路过此处,也见过几回此妇人,俱是一脸哀容。

今日又是这番场景。也难怪,好好一个家因为粗心让自己给烧了,虽没牵连出大事,但在家中的日子必定也是极为难过的。

“大姐,我是那边那臭豆腐家的。”

那妇人闻言止了哭声茫然的点点头。

“是这样的,官府在城外的五里坡建了一所义学,给那些贫户家的娃读书启蒙。小哥我便是那义学的教授,现在咱们那里还缺个烧水做饭的,不知大姐您……”

不等王浩把话说完,那妇人忙不迭的连连点头道:“行行行,俺能做,俺可以的。”

“不过还得过两天才开学,咱两家离得也挺近,开学了我会过来知会你一声的。哦对了,到时把你家娃也带上吧,也去识几个字,咱们的义学不收钱,笔墨也由学堂提供。”

三人离开的时候,那妇人仍然在哭,只是那泪,已然换了颜色。

“老师,学生定不负所望,助老师将这义学办的有声有色!”高文俊一脸郑重道。

今天的招生工作比昨日顺利多了,刚过正午便完成了既定目标。回城路上还顺便诱拐了几个小乞丐,让他们要不到吃食的时候可以去五里坡的义学试试运气。

几个小乞丐瞪着警惕的目光将信将疑,王浩心情大好,给他们每人发了几个铜板,笑着离开了。

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纸墨笔砚,教材教师。制定规范,分立课程。都需要提前准备好。

教材的事交给还玉了,这年头印书的价格太贵,只能自己手抄一本,然后交给高祭酒让国子监的学生们去誊抄了。

至于笔墨纸砚,也是笔不小的开支,王浩打算去国子监碰碰运气。看看那边是否有用剩的或者坏掉的笔墨整一些出来。

因此王浩决定下午去国子监走一趟,能坑多少算多少,笔墨没有,纸张什么的总是能顺上一些的,顺便跟高祭酒商量一下文俊烨霖的薪水问题。这个他休想赖掉。

“用旧了的笔墨?有是有,只是……大都都已损毁,恐怕……?”高祭酒对于王浩说的要拿旧的笔墨给义学的学子使用有点不能理解,总不能这样凑合吧。

“无妨无妨,”王浩欣喜道,“损毁的也行,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嘛。”

“哈哈哈,王小哥真是个妙人,既然如此,高某也厚着脸皮以旧物相赠了。”随后,高祭酒将王浩三人引至国子监西北角的一处杂物室。

“圣人的东西可不敢随意丢弃,凡事用旧无法使用的笔墨都在此处了。”

令管事打开了房门,屋里堆着很多木箱,分别排于房间两侧。

“王小哥请看,全在此处了。”

这么多!王浩大喜,这下学校的笔墨问题不用愁了。随意打开一个,里面装的全是砚台,不过基本都已磨穿,即使没有磨穿的也只剩极薄的一层。真的已经无法再用了,不过不要紧,找个差不多大小的平底瓷碗,装到里面,勉强还是能凑合一下的。

再打开一个木箱,里面则全是用旧了的毛笔。笔杆基本都还完好,只是掉毛较严重,有些甚至只剩下一根笔杆。也不错,挑挑拣拣修修补补也能凑出不少。

又在中间找到了一箱墨头,大都仅仅只能用手指勉强捏住的长度。也要了,总比没有好。

“高大人真是帮了小子大忙啊,这样吧高伯伯。这些东西在这里堆着也是堆着,小子就帮您将这里给腾空了。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将圣人的学问通过这些笔墨传给孩子们。”

“哈哈哈,你这张嘴呀。”高文静摇头笑道,“那行吧,明日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