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灵州之行,见吴起! (第1/2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人群中,一位身着蓝色长袍,腰间悬挂玉带,头戴儒士冠的青年深深地看了宁凡一眼,缓缓开口道:“殿下之言,醍醐灌顶。” “当今天下,唯有一统方可四海平定,自大夏以来,历经战乱,大隋中兴,可终究难以维系,土崩瓦解,分裂诸国。” “而今,大世来临,一统乃是天下万民之所盼。” “百余年内斗,致使我中原边患未平,遥想当年,大夏治世,放眼中原四夷,谁敢欺我中原百姓?” “所幸天佑我中原,有殿下这般英明圣主,横扫天下,一统中原,指日可待!” 文道昌朝着那青年文士看去,沉沉的问道:“照阁下之言,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将士浴血亦是符合天道?” “以一时之痛,得万世太平,此乃一统之必然也!” “若长此以往,难道列国征伐,便可免百姓之祸?” 宁凡望着那蓝袍青年,眸子中也是带着几分惊喜,平静的道:“天下如何,非一人一国可决断也!” “今日,只论学术,不论大势!” “孤有一言,赠予学府众弟子,望诸君共勉!” “愿听殿下教诲!” 宁凡微微颔首,目光环视一圈:“自孤立稷下以来,广纳八方贤士,为我大禹文坛立下教育之基业!” “孤希望尔等能成器成才,不忘初心,造福黎民,不做违心之事,不发妄悖之言,不与乱国者同流,不同枉法者合污!”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言一出,整个稷下学宫广场前,无论夫子学士,亦或者西蜀来客,皆是面色动容,身躯颤栗,久久难以平复! “殿下之言,振耳发聩!” “老夫亦是受教!” 荀况恭恭敬敬的为宁凡行了一礼,一众学子齐齐躬身:“我等谨遵殿下教诲!” “嗯,都回去吧!” “切记,读书明智,不可拘泥于书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孤希望你们闲来无事之时,可以深入百姓,和底层的平民聊一聊,去那些偏僻的角落看一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孤希望有一日,我稷下学宫之学子,再次站在孤的面前时,都能十分平静的和孤述说一下民间疾苦,实实在在的治国之策,而不是引经据典,纸上谈兵,堂而皇之的空谈误国!” “是!” 一番见面之后,整个稷下学宫的弟子无不对宁凡推崇备至。 而稷下学宫一行宁凡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毕竟精心埋下的种子也要看看他的长势如何。 不过,临行之前,宁凡还是来到了学宫角落的一个偏僻小院。 “起,拜见君上!” “免礼!” 两人坐于院中草亭,石台对坐,吴起一袭素色麻衣,衣着甚是简朴。 “殿下此行,是专门为起而来?” “不错!” 宁凡点了点头,他自大漓而返,若是走悬剑关自然绕远,而从南境折回,还能顺便视察灵州。 当然,稷下之行,见吴起也是目的之一。 如今天下乱势起,正是用兵之时,他只有三年时间,吴起该出山了。 “魏武卒,可用否?” “起蛰伏于此,为的便是魏武卒,今之武卒,可战秦之锐士!” 吴起的眸子中绽着一抹前所未有的精芒,他隐居于稷下,一来是为了蓄势待发,二来,自然是为了魏武卒。 宁凡的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浓浓的期待之色,众所周知,有吴起的魏武卒和没有吴起的魏武卒乃是两个概念。 而更加不同的是,魏武卒已经蛰伏已久,吴起更是精心训练,早已今非昔比! “甚好!” “孤此次前来,亦是为了请君出山!” “明年开春,会猎于焱!” 吴起脸上也是露出一抹兴奋之色,激动的走到一旁,深深一礼:“起,遵命!” “将军,年关之后,引兵北上!” “诺!” …… 灵州。 郡府。 狄仁杰和李元芳早已接到锦衣卫密函,早早的在府内等待。 而三郡郡守,杜甫,辛弃疾,苏轼也是接到邸报,急匆匆的朝着灵州赶。 宁凡准备在灵州歇息一夜,同时也梳理一下灵州事宜。 “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宁凡笑吟吟的将狄仁杰二人搀扶起来,一脸恳切的道:“怀英,元芳,你们二人将灵州三郡打理的井井有条,孤甚是满意!” “多谢殿下!” 狄仁杰也是一脸的感动,灵州乃是主公的起始之地,他们兢兢业业,生怕辜负了主公的期待,如今得到认同,自然是激动无比。 “卿乃相国之姿,如今治理一州之地,倒是屈才了!” “不敢!” 狄仁杰摇了摇头,一脸认真的道:“主公,灵州虽只有三郡之地,可却是天下最为富庶之所。” “自主公前来灵州,改天换地,焕然一新。” “而今,我灵州三郡,百姓丰衣足食,府库富庶饱满,城池焕然一新,各城之间已经尽数修上水泥路。” “甚至,三条纵向驰道,也即将完工!” “这两年,我灵州新垦荒土地七十万亩,新增人口三十余万,甚至不少蛮人也来我灵州安居! “嘶!” 宁凡也是被震惊到了,七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