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1/4页)

缇透孟铝睢�

当涂镇就是兵书史册上老是提起的“姑孰”,书上总是提起的地方,就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重地,因为老是在这些地名发生战争,才会被多次提起。此地控额采石、江宁府上游,江南地区非常要紧的地方……打下这个城,采石渡口就是囊中之物。

只要占领此地,战火就直接烧向南唐国中枢江宁府,长江天险的阻挡作用就如同荡然无存。中央突破,非常快速的进攻路线;相比从上游逐城逐地推进,这条路就是捷径。李处耘贪功,郭绍同样心急。

南唐国这国防经营得实在有漏洞,郭绍也不愿意制止李处耘,否则将来重提此役,他可能会被质疑胆小怕事怠误战机。

但同时郭绍也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南唐国的实力仍旧很强,各地少说也有几十万兵力,这不是虚数。而李处耘几万人在其国境中部,四面都有威胁,他还在后援未到、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将战线拉了几百里长,孤军深入至南唐国战略重地。

郭绍感觉到李处耘的做法非常冒险,承受不起任何一次意外,一旦战败,从当涂到池州、池州到江北,整个战线都要断裂。

“时近十一月,开战已经一个多月了。”郭绍沉吟道,“南都敌军仍旧按兵不动,他们不来了?”

王朴道:“朱令赟若是会从湖口来,早就该来了。李煜或朱令赟能让湖口援军拖延一个多月,就会拖延更久……”他又劝道,“李处耘能在大江一路穿针插线,定是有见识的人,他急着进攻当涂,应该有胜算才是。”

郭绍来回踱着步子:“江宁府(南京)要增援当涂,路程也并不远……只希望李煜继续失误,南唐国朝堂依旧像此前那样反应迟钝。”

……

当涂镇,李处耘率先策马奔到了姑溪河南岸,大军还在后方,他们一路过来还和南唐军斥候发生了冲突。

古旧的城墙城楼隔河相望,李处耘勒马先观察了一番视线内的城池,这座城并不大,但南唐国在地处置有一个节镇雄远军;砖包的墙、还有护城河,都让它看起来与别的小城不太一样。城南的姑溪河成了当涂南面天然的护城河,城墙中还开有水门,东西北三面也挖掘了护城河……这城若是用心防守,并不好攻打。

姑溪河上有南唐军零星战船巡航,上面的人都看得清楚,但战船并没有贸然过来威胁李处耘这队人马,他们只在河上远远观望。

李处耘回顾周围,一片平坦的开阔地,非常适合大军摆开战阵。他站的这地方,正面北边就横着姑溪河和当涂镇,东边是南北流向的青山河汇入姑溪河,然后向西流入长江;李处耘站的西边,以及当涂城西边都是一片开阔地。

身后远远传来了马的嘶鸣,李处耘转过头,只见几条大路上的军队已经出现在视线内,自己的人马正在向这边挺进。

而当涂城西边、姑溪河对岸也隐隐有南唐军的迹象,南唐军似乎在西边城外部署了兵力。

李处耘侧目看偏西的太阳,便道:“传令各部,择地扎营。晚上派出细作过河,禀报南唐军的状况。”

“得令!”

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使张令铎这时问道:“李公已有取当涂之策?”

“没有。”李处耘坦然道,“此城工事严整,咱们现在人太少了,强攻难以凑效。”

张令铎问道:“是否等待高彦俦援军?”

李处耘不以为然道:“蜀国人哪愿意为咱们卖命,不太中用,别惦记了……不必等待,我军不攻城,先渡姑溪河,夺占采石矶。

当涂城守军没有实力挡住我部。首先他们的水军很薄弱,显然没有援军前来加强防御;其次南唐军龟缩在姑溪河北岸,一副死守的迹象,只有兵力不足才会如此保守。”

李处耘骑马沿着河流向西走,一直走到长江边上,太阳都快下山了。众将士劝他返回军营,他仍旧坐在马上亲眼观察周围的情况。

向西看去,长江江面在此处十分狭窄,但对岸不是江北,而是江心洲;如果不是事先探明了地形,走到这里一看,可能还以为长江在这里变窄了,对面就是江北陆地……其实不然,只是因为这片江心洲太大,把江水分作了两股。

北面不远的地方,就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渡口之一采石矶,只不过现在李处耘用眼睛还看不到。他的目光望着北面的地平线,想象得到那个地方。

采石矶对面是江心洲北角,对岸就是江北和州地盘了。李处耘已得知郭绍将中军行辕迁到了和州,此时俩人之间已经离得很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