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所以这个沐念秋仍旧可能会是后宫的霸主之一。

楚颜默默地打量着她,倒是为其从容温和的气质点了个赞。

如今已经点了曲目的不是身份尊贵就是长辈级别,小辈里沐贵妃却单单挑了她来点,显然是想要突出她的与众不同。

但这位沐小姐不卑不亢地对着姑姑笑道,“念秋对戏曲了解不多,从来都是大家点什么,我就跟着听什么,姑姑就别让我班门弄斧了,免得点出什么无趣的曲目,扫了大伙的兴。”

楚颜挑眉。

懂得拒绝,那就说明她够聪明,并不想在这种朝臣贵妇、世家小姐齐聚一堂的时刻太过突出,无端招来嫉恨。

措辞完美,那就说明她懂进退,知道怎么说才是最合时宜的,这番说辞可比她明说自己人微言轻要来得圆滑委婉多了。

最后就是,她大概知道自己就算是拒绝了,这个被贵妃娘娘亲自点名的风头也已经出了,没必要真的去点上一曲,那倒显得她自视甚高了。

接着沐夫人又客气地邀请了包括沈辛在内的几位权臣之女点单子,但她们都是有眼色的人,连沐念秋都拒绝了,她们又如何会当靶子呢?

挨着问了一圈,大伙都推拒了,于是沐夫人笑了笑,示意戏子可以开唱了。

首先唱的是《麻姑献寿》,宫中但逢主子们的寿辰,楚颜都能在宴席上听到这戏曲,当下有些耳朵起茧的不良反应,却仍旧保持微笑,假意很感兴趣地捧了个场。

一曲终了,所有人都抚掌称好,沐贵妃笑盈盈地以茶代酒,敬了沐夫人一杯,“望母亲在今后的日子里都一直年轻美丽,福寿安康。”

沐夫人笑得很幸福,女儿进宫以后,她们就有了君臣之分,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而今能在生辰这日一家团聚,女儿又这样孝顺,她自然是心头暖洋洋的。

第二曲很快又开始了,这一回是楚颜点的《琵琶记》。

若是唱的京剧,楚颜就只能半吊子地听个半懂,岂料她阴差阳错地点了这曲川剧,倒是全部都听懂了。

《琵琶记》讲的是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妻子赵五娘婚后,在父亲的逼迫下进京赶考,结果高中状元以后又被迫要与丞相之女成婚,最后辗转反侧,赵五娘亲自上京寻夫,终于以团圆的大结局收场。

当那几个戏子唱到第十九出——强就鸾凰时,故事已经发展到了蔡伯喈义正言辞地推拒丞相嫁女的提议。

饰演蔡伯喈的戏子咿咿呀呀地摇头唱道:

非别,千里关山,一家骨肉,教我怎生抛撇?

妻室青春,那更亲鬓垂雪。

那丑角又唱道:

状元,老丞相见你这般青春年少,才肯把小姐嫁与你,你不必推故。

书生又道:

差迭,须知少年自有人爱了,谩劳你嫦娥提挈。满皇都,豪家无数,岂必卑末?

这一段讲的是媒婆说婚,但书生因家有糟糠之妻,所以拒不接受。

楚颜倒是看得饶有兴致,岂料身侧的沐贵妃却倏地变了颜色,忽然站起身来,冷冷的对楚颜说了句,“太子妃殿下,我还有些不舒服,先回房去歇着了,恕不奉陪。”

说完又回过头去对母亲说了几句,然后头也不回地起身离去。

沐贵妃的忽然离去有些突兀,戏子们立马停了下来,拉曲的声音也戛然而止,在座的人都回过头来看着这一幕。

沐夫人忙笑道,“没事,没事,大家继续,不要停。”

于是唱曲声又一次响起。

看着沐贵妃头也不回地走了,楚颜有些愕然地坐在那里,有些不明白最后她看自己的那一眼为何充满愠怒。

她是哪里惹到这位贵妃娘娘了?

想着想着,她心念一动,似乎有了谱,当下也无心再听曲,回过头去对沐夫人说了句,“我胸口有些闷,想去后院透透气,还望沐夫人不要见怪。”

沐夫人眼神里有些担忧,迟疑了片刻,还是点点头,“殿下不必这么客气,把这里当做是自己家就好。”

楚颜于是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回头对冯静舒点了点头,随即也离开了。

人群有些愕然,宫中的两个贵人这么一前一后地离开,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也有没那么吃惊的人,比如沐念秋和沈辛就很快想通了个中缘由。

沐贵妃是踩着皇后的娘家进宫的,当初皇后贤良淑德、宽厚待人,深受爱戴,但随着沐家的势力在朝廷上越来越大,在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