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结构与机密 (第1/2页)

打发走了杜小龙,秦涛让这小子去收拾宿舍。 毛手毛脚的,看来还需要打磨,一遇到事情就给自己添乱。 “让董叔见笑了。” 秦涛一边说一边将箱子递给董永年。 “这里是20支标准抗体注射液,专门用于基地守备人员。” “哦?这就是抗体?” 董永年眼前一亮,立刻打开保险箱。 20支管状容器,整整齐齐摆放在箱子中,还有一个注射器单独在旁边。 金陵军事隔离区那边早就传来消息,用于克制病毒,帮助渡过危险期的抗体制剂已经研制完成。 存活率接近99.9%,可以说就是末世的救命药。 自己把守的这个基地,原本的守卫人员有50人之多。 也许是当时的空气过滤系统没有及时进行封闭和改造。 即便是藏在大山中的机密基地也出现了疫情。 当然也有可能是探亲人员返回后携带的病毒。 总之,龙山基地在危险期直接死亡了二十多名士兵,再加上尸化被击毙的,也就剩下十多人。 现在临时隔离区还躺着几个发烧的呢。 “秦上尉,据说这抗体的制造,还有你的一份功劳?” 秦涛见对方露出满意神色,心中也是有了数。 “功劳不算,我所知道的也都是大家一起研究的成果,只是在制造过程中提了一点小小的意见。” 安排一名守卫拿走疫苗,嘱咐他立刻给昏迷的士兵注射制剂。 守卫给两人敬礼之后,匆匆而去。 “董叔啊,我看你咳嗽的症状也有的,抓紧把抗体注射了吧。” “好,好。我还不急,先把战士们的量保证好了,我最后注射。他们才是主要战斗力。” 董永年笑了笑,迈步走向前方。 “来,指挥官,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基地的结构和布置。” 跟在上校后面,秦涛能够明显的看出其右脚的不正常。 看来受伤的地方给他带来了长时间的不便。 加上刚才董永年对于抗体的态度,秦涛在心里对此人的考量又高了一些。 经过董永年的介绍,结合脑中命运系统的材料,秦涛对于龙山基地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 龙山基地,前身并不是一个像现在这样的综合性基地。 在建国初期,龙王山被选中作为秘密生产基地。 专门为核试验生产一些零部件。不过这也是将近百年前的事情了。 后期核试验成功,加上配套生产基地的集成度提升,龙山基地就逐渐被放弃使用。 一直到2000年左右,吴家因为利益分配主要集中于军工和后勤方面。 所以在当时的吴家家主决策下,家族主要向着军工制造和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军工和高科技的投资和扶持。 自己也开始对一些废弃的基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 2000年的这波策略,截止灾变之前,已经持续发展了接近半个世纪。 在此期间吴家在海陆空方面掌握了各种先进科技,大量高精尖装备列入战斗序列。 与其他家族依托重兵来保证势力的方式相比,可持续性与发展深度是吴家的特点。 在这些军工基地之中,龙山军事基地是规模最大,先进程度最高的一座。 在原本核工业的四层建筑结构基础上,工兵部队将龙王山向下继续深挖。 在不破坏山体结构的情况下几乎挖空了一座山。 现在的龙山基地,上下共计16层。 从上往下数,前10层位于山体上部。 山体表面是防御工事,全方位布置了各类武器装备。 防空导弹,重型陆基多用途导弹,甚至附带有四座中大型导弹发射井。 当然,超过基地防御必要范围的武器,其调用需要经过军委的同意。 不过秦涛感觉,自己应该是能跳过这个授权程序,直接使用中远程导弹。 不过这个玩意,目前也没什么目标需要自己来用到它。 毕竟中大型导弹一出洞,那自己的位置就瞬间暴露了。 基地第十层,位于防御工事之下,内部空间由穹顶支撑。 虽然这里是最接近外部的空间,但是在穹顶和装甲板,以及花岗岩山体的三重保护下,防御能力已经超过了10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第十层主要用来停放各类载具,包括运输车辆和装甲车辆。 同时还设置有小型的军火库和兵营,用以支持第一梯队防御力量的使用。 九层的位置则将大部分空间用作飞机机库。在这一层的空间中,秦涛检查了10架战斗机和20架直升机的保养状况。 这些飞机的状况都很不错,型号都是最新的歼-38和直-28通用直升机。 如果有需要的话,山体侧面的机库开口将会打开,电磁弹射轨道在十分钟之内可以弹射至少三架飞机。 嗯,电磁弹射,双通道,一发一收,只能说有点战斗力吧。 秦涛认为,当时的设计者可能太想面面俱到了,其实没有必要设置这么一个机库。 如果没有配套的雷达和情报机制,就凭这种吞吐能力,敌军来袭的时候都是被一锅焖的菜。 继续看下面的的几层,分别是处于八层和七层的工业制造区。 六层是预留的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