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能源与材料研究所 (第1/2页)

“智人”计划,将会从一开始为生产生活科研服务,发展到后来的全民基础素质培养和创造性激励措施。 虽然秦涛在连接到知识库之后,明白了自己所在的一代人类,基本上都是在知识库的自动提示机制下进行的科技革命。 但是这也让秦涛注意到了,时间来到21世纪,有很多科学突破是由人类自己研究和领悟到的。 细细梳理过这些年的科技突破,秦涛发现,虽然因为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限制在较低层次,所以知识库内覆盖了目前人类的所有科技。 但是仍然有很多技术突破是人类自己研究出来的,相关的技术在知识库之中,并没有提示记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即便是传承到了不知道多少代之后,现在的人类可能并没有保留太多曦那个时期的元祖人类基因。 但是人类的创造性依然存在,人类,依旧还是那么一个在宇宙中闪闪发光的种族。 秦涛不想因为生存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如果一切都依赖人工智能,那么人类个体的知识认知能力就会下降,依赖性将会提升。 一旦失去了创造性,那么说实话,人类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秦涛的理念,虽然目前来看,人类挣扎生存的丑态和蛆虫没有区别。 但是人类,不是蛆虫。 不再去想那么多,秦涛感觉自己最近操心太多了。 明明西联盟随时有可能发动进攻,共和国,或者说华夏一族的生死存亡问题还没有解决。 明明自己之前不是这样的。 秦涛不会去考虑他人,更不会去考虑什么种族的问题。 只要自己和所爱的人能够生存,秦涛不会去浪费精力考虑别的问题。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是看到从S城营救回来的那些大小不一的孩子,还是那些经历过人间冷暖的老年人。 也许自己之前就受到了这些影响。 毕竟面对孩子们热切而又崇拜的眼神,面对战友信任而又坚定的目光,感受到老年人的欣慰和鼓励。 没有一个人会无动于衷,自己只是做了所有人都会去做的事情吧。 秦涛起身,准备去现场看看研发进展。 资料和研发命令已经传递到了地上二层的材料能源研究所。 相应所内的工作人员和智能系统子程序已经开始工作。 由于对疫情的影响预估不足,龙山基地的人员幸存状况并不好。 相较于其他地区和组织的幸存率,龙山基地由于其封闭性和半军事化。 大概幸存人员只有满编的四成,正如秦涛所看到的。 整个二层和当时秦涛接手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各种机械和重型设施都被重新规划,资源利用达到了最高。 由命运子系统控制的机械臂来回飞动,进行着零部件的组装。 远处的电高炉已经升温到很高的水准,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灼热。 二十余名工程师和一线工人正在按照PDA上传输的图纸和参数要求进行核验。 一边检查人工智能的步骤和精度,几个高级工程师同时也在传授相关的理论和实操知识。 目前来说,所有进入龙山基地的人员,无论是跟随秦涛入驻的S城幸存者,还是基地原有的工作人员,以及后续由肖伟带队营救的关联人员。 除了例行的身份核验,所有人都要经过命运系统的评估和筛查。 通过对脑组织发育的情况、当前技能掌握熟练度和人生阅历进行综合分析,命运智能将对新进的基地人员进行分配。 通常来说,年龄在二十至五十周岁的原共和国公民,都会被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 包括军事指挥与作战部、综合管理部、后勤部、科研部以及按照秦涛的意思最新成立的教育和创新部。 当然,这些部门之下还会各自分管更加详细的工作,相互之间也会有交集和协作。 材料能源研究所目前在科研部的管理之下,主攻材料和能源相关的研发和制造。 团队以原有班底为基本框架,结合幸存者中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和适合该项目的年轻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 “指挥官来了!” 几个年轻人看到秦涛身着军装远远走来,也不管班组长正在布置任务,激动喊出声来。 这几个小子,还真是莽撞。 班组长无奈收起PDA,虽然对小年轻的激动有些无奈,不过也是有着足够的理解。 毕竟自己也是挺期待近距离接触这个年轻的基地领导人的。 他并不是基地的原有工作人员,因此对这个新的工作环境还是有点陌生,更别说对于那个传说中的年轻领导人,更加是不熟悉。 看了看面前几个工人和其余的工程师。 他们无一都把工作放下,逐渐簇拥着朝秦涛方向小跑过去。 这个年轻人,倒是有着相当的魅力和凝聚力。 男人名叫陆尘,是原燕郊机密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之后因为研究所感染严重,被临时安置到燕郊中型军事隔离点。 在到这处秘密基地之前,陆尘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进行研究了。 相比较于每天重复且难以下咽的应急食物和粗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