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部分 (第1/4页)

魏州的赋税拖欠得很多,晋王因此责怪司济阴人赵季良,赵季良说:“殿下什么时候能平定黄河以南?”晋王十分生气地说:“你的职务是监督税赋,自己的职务都没干好,怎么敢干预我的军事!”赵季良回答说:“殿下正在谋划攻取而不爱惜百姓,一旦百姓对你离心,恐怕连黄河以北也不能归殿下所有,更何况黄河以南呢!”晋王十分高兴,并且向他道歉。从此以后,晋王对赵季良很重视,每次商量大事都让他参与谋划。

'15'是岁,契丹改元天赞。

'15'这一年,契丹改年号为天赞。

'16'大封王躬义,性残忍,海军统帅王建杀之,自立,复称高丽王,以开州为东京,平壤为西京。建俭约宽厚,国人安之。

'16'大封王躬义,性情残忍,海军统帅王建把他杀死,自己继位,仍然称高丽王,并以开州为东京,平壤为西京。王建生活节俭,对人宽厚。国内人民生活安定。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二卷

后唐纪一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同光元年(癸未、923)

后唐记一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1'春,二月,晋王下教置百官,于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之首,质固辞,请以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为之;王即召革、程拜行台左、右丞相,以质为礼部尚书。

'1'春季,二月晋王下令设置百官,在河东、魏博、易定、镇冀四镇判官中选拔前朝的士族,想任命为宰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名列榜首,卢质坚决辞让,请求让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来充任。于是晋王马上召见豆卢革和卢程,并拜他们为行台左右承相,任命卢质为礼部尚书。

梁主遣兵部侍郎崔协等册命吴越王为吴越国王。丁卯,始建国。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谓所居曰宫殿,府署曰朝廷,教令下统内曰制敕,将吏皆称臣,惟不改元,表疏称吴越国而不言军,以清海节度使兼侍中传为镇海、镇东留后,总军府事。置百官,有丞相、侍郎、郎中、员外郎、客省等使。

后梁国主派遣兵部侍郎崔协等,任命吴越王钱为吴越国王。丁卯(二十二日)钱开始建国,仪仗与卫士的名称都和天子的制度一样,把居住的地方叫做宫殿,府署叫做朝廷,命令下达到所管辖范围内曰制敕,将吏都称臣下,只是没有改年号,上表疏时称为吴赵国,而不再称某军节度,任命清海节度使兼侍中钱传为镇海、镇东留后,总管军府事务。设置百官,有丞相、侍郎、郎中、员外部、客省等使。

'2'李继韬虽受晋王命为安义留后,终不自安,幕僚魏琢、牙将申蒙复从而间之曰:“晋朝无人,终为梁所并耳。”会晋王置百官,三月,召监军张居翰、节度判官任圜赴魏州,琢、蒙复说继韬曰:“王急召二人,情可知矣。”继韬弟继远亦劝继韬自托于梁,继韬乃使继远指大梁,请以泽潞为梁臣。梁主大喜,更命安义军曰匡义,以继韬为节度使、同平章事。继韬以二子为质。

'2'李继韬虽然接受晋王的命令为安义留后,但始终心里不安,他的幕僚魏琢、牙将申蒙又从中挑拨说:“晋国没有继承的人,最终是会被梁国所吞并的。”这时正好晋王在等置百官,三月,晋王让监军张居翰、节度判官任圜赶赴魏州,魏琢、申蒙又劝李继韬说:“晋王着急地召见这两个人,其情可知啊!”李继韬的弟弟李继远也劝李继韬要依靠后梁。李继韬派李继远到大梁,请求把泽州,潞州归属后梁而成为后梁的臣属。后梁主很高兴,下令把安义军改为匡义,任命李继韬为匡义节度使、同平章事。李继韬把他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

安义旧将裴约戍泽州,泣谕其众曰:“余事故使逾二纪,见其分财享士,志灭仇雠。不幸捐馆,柩犹未葬,而郎君遽背君亲,吾宁死不能从也!”遂据州自守。梁主以其骁将董璋为泽州刺史,将兵攻之。

安义军的旧将领裴约戍守在泽州,边哭边对部下说:“我侍奉原来的节度使李嗣昭二十多年,亲眼看见他财物分给士卒共亭,他立志消灭仇敌。但不幸去世,灵柩还没有安葬,他的儿子就背判父亲和其他亲人,我宁死也不能服从。”于是他占据泽州坚守。后梁主任命勇将董璋为泽州刺史,并让他率兵攻打裴约。

继韬散财募士,尧山人郭威往应募。威使气杀人,系狱,继韬惜其才勇而逸之。

李继韬分散财物来招募士卒,尧山人郭威前往应募。郭威因一气之下而杀死了市人,被捆起来送往监狱,李继韬珍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