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部分 (第1/4页)

迎候,心里哪能平安呢?”下属们回答说:“保全自己目的是为了使国家稳定,这是最大的孝心了。”姚泓这才没有出去。尚书姚沙弥对尹冲说:“太子不出来迎接,我们应该把皇帝的车轿抬到广平公的府第去。禁卫军的将士听说皇上在这里,自然应当集中过来,谁去保护太子呢?况且我们因为广平公的缘故,名字已经被注定是叛逆了,将来到哪里安身?现在趁机挟持皇帝发动事变,是名正言顺的,不但是把广平公从祸患中解救出来,而且我们这些人以前的罪名也可以全部洗雪了。”尹冲因为姚兴的死活还不知道,打算跟随姚兴进宫,然后再寻找机会叛乱,便不采纳姚沙弥的建议。

兴入宫,命太子泓录尚书事,东平公绍及右卫将军胡翼度典兵禁中,防制内外。遣殿中上将军敛曼嵬收弼第中甲仗,内之武库。

姚兴进了内宫,命令太子姚泓录尚书事,命令东平公姚绍及右卫将军胡翼度带兵驻防王宫,对内外情势,严加防御。派遣殿中上将军敛曼嵬搜查收缴姚弼府第中的武器装备,存入国家的武器仓库。

兴疾转笃,其妹南安长公主问疾,不应。幼子耕儿出,告其兄南阳公曰:“上已崩矣,宜速决计。”即与尹冲帅甲士攻端门,敛曼嵬、胡翼度等勒兵闭门拒战。等遣壮士登门,缘屋而入,及于马道。泓侍疾在谘议堂,太子右卫率姚和都率东宫兵入屯马道南。等不得进,遂烧端门,兴力疾临前殿,赐弼死。禁兵见兴,喜跃,争进赴贼,贼众惊扰;和都以东宫兵自后击之,等大败。逃于骊山,其党建康公吕隆奔雍,尹冲及弟泓来奔。兴引东平公绍及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入内寝,受遗诏辅政。明日,兴卒。泓秘不发丧,捕南阳公及吕隆、大将军尹元等,皆诛之,乃发丧,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和。泓命齐公恢杀安定太守吕超。恢犹豫久之,乃杀之。泓疑恢有贰心,恢由是惧,阴聚兵谋作乱。泓葬兴于偶陵,谥曰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姚兴的病越来越重,他的妹妹南安长公主前来探病,问候他,他没有回答。他的小儿子姚耕儿出宫,告诉他的哥哥南阳公姚说:“皇上已经驾崩了,应该快点决定对策。”姚便与尹冲率领全副武装的战士进攻端门,敛曼嵬、胡翼度等人指挥军队紧闭宫门拒守力战。姚等人派遣精壮的士兵登上门楼,沿着屋檐前进,到了马道的地方。她泓在谘议堂侍奉父亲的病,太子右卫率姚和都率领太子宫的军队进驻马道以南。姚等没有办法前进,于是,便放火烧了端门。姚兴勉强支撑起来,来到前殿,命令姚弼自杀。禁卫部队看到姚兴,欢呼跳跃,争先恐后地发动冲锋攻击敌兵,敌兵惊慌失措。姚和都又带领太子宫卫队从后面夹击敌人,姚等人大败。姚逃奔骊山,他的同党建康公吕隆逃奔雍城,尹冲和他的弟弟尹泓逃奔东晋。姚兴把东平公姚绍以及姚、梁喜、尹昭、敛曼嵬召进内宫他的床边,交给他们遗诏,让他们辅佐朝政。第二天,姚兴去世。姚泓封锁姚兴的死讯,不发布消息,下令逮捕南阳公姚和吕隆、大将军尹元等人,全部杀掉,然后才公布父亲去世的消息,登上帝位,下令大赦,改年号为永和。姚泓命令齐公姚恢杀掉安定太守吕超。姚恢犹豫很久,才把吕超杀了。姚泓怀疑姚恢对他有二心,姚恢因此非常害怕,暗地里聚集军队阴谋叛乱。姚泓把姚兴安葬在偶陵,追谥为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初,兴徙李闰羌三千户于安定。兴卒,羌酋党容叛,泓遣抚军将军姚赞讨降之,徙其酋豪于长安,余遣还李闰。北地太守毛雍据赵氏坞以叛,东平公绍讨禽之。时姚宣镇李闰,参军韦宗闻毛雍叛,说宣曰:“主上新立,威德未著,国家之难,未可量也,殿下不可不为深虑。邢望险要,宜徙据之,此霸王之资也。”宣从之,帅户三万八千,弃李闫,南保邢望。诸羌据李闰以叛,东平公绍进讨,破之。宣诣绍归罪,绍杀之。

当初,姚兴把李闰的羌族三千户强行迁移到安定居住。姚兴去世之后,羌族首领党容反叛。姚泓派遣抚军将军姚前去讨伐并收降了他们,把他们的首领和豪族强行迁到长安,其他的都遣回李闰。北地太守毛雍据守赵氏坞叛变,东平公姚绍前往征讨并把他抓获。这时姚宣镇守李闰,参军韦宗听说毛雍反叛,劝说姚宣道:“主上刚刚登基,威望和德行还没有表现得很明显,国家的灾难是无法预测的,殿下不能不为此多想一想。邢望那里地势险要,应该迁到那里去据守,那是称王称霸的基本条件呵!”姚宣听从了他的话,率领三万八千户居民,放弃李闰,向南去保守邢望。几个羌族部落占据李闰反叛,东平公姚绍进兵讨伐,把他们打败。姚宣前去拜见姚绍请罪,姚绍把他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