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部分 (第1/4页)

'12'命裴居道留守西京。

'12'唐朝命令裴居道留守西京。

'13'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素不礼于殿中侍御史周矩,屡言其不能了事。会有罗告味道者,敕矩按之。矩谓味道曰:“公常责矩不了事,今日为公了之。”乙亥,味道及其子辞玉皆伏诛。

'13'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一贯不尊重殿中侍御史周矩,多次说他不会解决问题。正好有人罗织罪名告发骞味道,太后命令周矩审讯。周矩对骞味道说:“你常责备我不会解决问题,今天我就为你解决问题。”己亥(疑误),骞味道和他的儿子骞辞玉都被处死。

'14'己酉,太后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14'己酉(二十五日),太后祭拜洛水,接受“天授圣图”,皇帝、皇太子都随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首领各按方位排列站立。珍禽、奇兽、各种珍宝陈列于坛前,礼乐仪仗的盛大,是唐朝开国以来所未有过的。

'15'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栌籍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宴赐群臣,赦天下,纵民入观。改河南为合宫县。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僧怀义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15'辛亥(二十七日),明堂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三百尺见方。共三层:下层按照四季划分,四方各用本方的颜色;中层按十二时辰划分;上为圆顶,由九条龙捧起,顶上安置铁凤,高一丈,用黄金装饰。中间有十围粗的大木,上下贯通,斗斜柱屋檐都依仗它作基础。下面安置铁制水渠,像太学中辟雍的样子,号称万象神宫。太后设宴赏赐群臣,大赦天下罪人,准许百姓入内参观。改河南县为合宫县。又在明堂北面造五层天堂以贮藏大佛像;登上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了。和尚怀义因主持修造明堂和天堂有功授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侍御史王求礼上书曰:“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斫。今者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太后不报。

侍御史王求礼上书说:“古代明堂,用茅草为顶不加修剪,以柞木作椽不加砍削。现在用珠宝玉石装饰,涂上各种颜色,铁凤高入云端,金龙藏进云雾,从前殷纣王的琼台、夏桀的瑶室,都无法超过它。”太后不予理睬。

'16'太后欲发梁、凤、巴,自雅州开山通道,出击生羌,因袭吐蕃。正字陈子昂上书,以为:“雅州边羌,自国初以来未尝为盗。今一旦无罪戮之,其怨必甚;且惧诛灭,必蜂起为盗。西山盗起,则蜀之边邑不得不连兵备守,兵久不解,臣愚以为西蜀之祸,自此结矣。臣闻吐蕃爱蜀富饶,欲盗之久矣,徒以山川阻绝,障隘不通,势不能动。今国家乃乱边羌,开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种,为乡导以攻边,是借寇兵为贼除道,举全蜀以遗之也。蜀者国家之宝库,可以兼济中国。今执事者乃图侥幸之利以事西羌,得其地不足以稼穑,财不足以富国,徒为糜费,无益圣德,况其成败未可知哉!夫蜀之所恃者险也,人之所以安者无役也;今国家乃开其险,役其人,险开则便寇,人役则伤财,臣恐未见羌戎,已有奸盗在其中矣。且蜀人劣,不习兵战,山川阻旷,去中夏远,今无故生西羌、吐蕃之患,臣见其不及百年,蜀为戎矣。国家近废安北,拔单于,弃龟兹,放疏勒,天下翕然谓之盛德者,盖以陛下务在养人,不在广地也。今山东饥,关、陇弊,而徇贪夫之议,谋甲兵,兴大役,自古国亡家败,未尝不由黩兵,愿陛下熟计之。”既而役不果兴。

'16'太后准备征发梁、凤、巴等地百姓,从雅州凿山开通道路,出击生羌,从而袭击吐蕃。正字陈子昂上书认为:“雅州边地的羌人,从唐朝开国以来未曾作过盗贼,现在一旦无罪而杀戮他们,他们的怨恨一定很深;而且害怕被消灭,必蜂起作盗贼。西山羌族盗贼兴起,则蜀地边城不得不接连派兵防守。兵士长期集结不散,我以为西蜀的灾祸,从此就结下了。我听说吐蕃贪图蜀地富饶,想窃取它已经很久了,只是因山川隔绝,道路阻塞不通,形势使他们无法行动。现在国家却扰乱边地羌人,开通险要通道,使他们得以收集逃亡种族,作为向导以进攻边地,这是借给敌人兵马,为敌人清除道路,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