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部分 (第1/4页)

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驺从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骑。中丞崔宽,第舍宏侈,亟毁撤之。

'5'夏季,四月壬午(初一),代宗任命太常卿杨绾为中书侍郎,礼部侍郎常为门下侍郎,同任同平章事。杨绾生性清廉简朴,任命颁布之日,朝野相互祝贺。郭子仪正在宴请宾客,听说此事,便将在座助兴的声乐队减去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出行时侍从很多,即日裁减,只留下十骑。中承崔宽的宅第宏伟奢侈,也赶紧毁除。

'6'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皆载党也。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胡炎及于贬。洄,之弟。会,南阳人也。上初欲尽诛炎等,吴凑谏救百端,始贬官。

'6'癸未(初二),代宗将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人贬官,他们都是元载的党羽。杨炎是凤翔人。元载常延引一位有文学才望的人,予以亲近和厚待,打算以后用此人代替自己,所以杨炎被贬了官。韩洄是韩的弟弟。韩会是南阳人。起初,代宗想将杨炎等人全部杀掉,吴凑百般劝谏解救,他们才仅被贬官。

'7'丁酉,吐蕃寇黎、雅州;西川节度使崔宁击破之。

'7'丁酉(十六日),吐蕃进犯黎州、雅州,西川节度使崔宁将他们击败。

'8'元载以仕进者多乐京师,恶其逼己,乃制俸禄,厚外官而薄京官,京官不能自给,常从外官乞贷。杨绾、常奏京官俸太薄;己酉,诏加京官俸,岁约十五万六千余缗。

'8'元载因为进入仕途的人多喜欢在京师任官,讨厌他们逼迫自己,便在订立俸禄制度时规定:出任外官的俸禄丰厚,而京官的俸禄微薄。京官生活不能自给,经常向外官乞求借贷。杨绾、常上奏说京官俸禄太少。己酉(二十八日),唐代宗下诏增加京官的俸禄,每年约十五万六千多缗。

五月,辛亥,诏自都团练使外,悉罢诸州团练守捉使。又令诸使非军事要急,无得擅召刺史及停其职务,差人权摄。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自兵兴以来,州县官俸给不一,重以元载、王缙随情徇私,刺史月给或至千缗、或数十缗,至是,始定节度使以下至主簿、尉俸禄,掊多益寡,上不有叙,法制粗立。

五月辛亥(初一),代宗下诏,除都团练使以外,将各州团练守捉使全部取消。又下令各使,非军事紧急不得擅自召见刺史及停其职务,派人暂时代理。又规定各州的军队都有一定数额,各州召募的由官府供给家人粮食、春冬二季衣服的士兵,称之为“官健”;选择当地人服兵役,春夏二季解甲归田,秋冬二季召集训练,官府供给本人粮食和酱菜的称之为“团结”。自从兵兴以来,州县官吏的俸禄供给不一,加以元载、王缙任意徇私,刺史月薪有的多达一千缗,有的仅数十缗,到这时候,才规定从节度使以下到主薄、县尉俸禄的数额,减多补少,上下次序分明,法令制度初步确立。

'9'庚午,上遣中使发元载祖父墓,斫棺弃尸,毁其家庙,焚其木主。戊寅,卓英倩等皆杖死。英倩之用事也,弟凝英横于乡里。及英倩下狱,英遂据险作乱;上发禁兵讨之,乙巳,金州刺史孙道平击擒之。

'9'庚午(二十日),代宗派遣中使挖掘元载祖父的坟墓,劈开棺材,扔掉尸体,拆毁他的家庙,焚烧庙中的木制牌位。戊寅(二十八日)卓英倩等都被杖打而死。卓英倩当权时,他的弟弟卓英在乡里横行霸道。等到卓英倩入狱,卓英便凭借险要作乱。代宗调禁军去征讨,乙巳(六月二十五日),金州刺史孙道平进击并将他抓获。

'10'上方倚杨绾,使厘革弊政,会绾有疾,秋,七月,己巳,薨。上痛悼之甚,谓群臣曰:“天不欲朕致太平,何夺朕杨绾之速!”

'10'代宗刚刚依靠杨绾,让他改革朝政的弊病,恰好杨绾患病,秋季,七月己巳(二十日)去世。代宗十分悲痛地哀悼杨绾,他跟大臣们说:“苍天不想让朕招致天下太平,为什么这样快从朕手中夺走了杨绾!”

'11'八月,癸未,赐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姓李氏。

'11'八月癸未(初四),代宗赏赐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姓李氏。

'12'元载、王缙之为相也,上日赐以内厨御馔,可食十人,遂为故事。癸卯,常与朱上言:“餐钱已多,乞停赐馔。”许之。又欲辞堂封,同列不可而止。时人讥,以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