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部分 (第1/4页)

'72'突厥的伦特勒在并州,是百姓的一大祸患,唐并州总管刘世让设计活捉了伦特勒。唐高祖闻讯非常高兴。张道源随窦建德在河南,派人秘密赴长安,请唐出兵攻打窦建德夏国的都城州,以震慑山东地区。丙午(十八日),唐下诏任命刘世让为行军总管,由他统领军队出土门关,奔赴州。

'73'己酉,瓜州刺史贺拔行威执骠骑将军达奚举兵反。

'73'己酉(二十一日),瓜州剌史贺拔行威捉住骠骑将军达奚,起兵反叛。

'74'是岁,李子通渡江攻沈法兴,取京口。法兴遣其仆射蒋元超拒之,战于亭,元超败死,法兴弃毗陵,奔吴郡。于是丹阳、毗陵等郡皆降于子通。子通以法兴府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国子祭酒。

'74'当年,李子通渡过长江攻打沈法兴,夺取京口。沈法兴派遣他的仆射蒋元超抵抗李子通,在亭交战,蒋元超兵败身亡,沈法兴放弃毗陵,逃奔吴郡。于是丹阳、毗陵等郡都投降了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原沈法兴的府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国子祭酒。

杜伏威遣行台左仆射辅公将率数千攻子通,以将军阚棱、王雄诞为之副。公渡江攻丹阳,克之,进屯溧水,子通帅众数万拒之。公简精甲千人,执长刀为前锋,又使千人踵其后,曰:“有退者即斩之。”自帅余众,复居其后。子通为方陈而前,公前锋千人殊死战,公复张左右翼以击之,子通败走,公逐之,反为所败,还,闭壁不出。王雄诞曰:“子通无壁垒,又狃于初胜,乘其无备,击之可破也。”公不从。雄诞以其私属数百人夜出击之,因风纵火,子通大败,降其卒数千人。子通食尽,弃江都,保京口,江西之地尽入于伏威,伏威徒居丹阳。

杜伏威派行台左仆射辅公率数千士卒攻李子通,任命将军阚棱、王雄诞为辅公的副将。辅公渡过长江攻打丹阳,攻克丹阳后进军驻扎于溧水,李子通率数万兵马拒敌。辅公挑选了一千名精兵手持长刀作前锋,又命一千人跟随在后,对这一千人说:“有退却的,立即斩首。”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又在这千人的后面。李子通列方阵前进,辅公的前锋部队殊死战斗,辅公又以左右翼攻击李子通的方阵,李子通兵败逃跑,辅公追逐反而被李子通所败,返回军营,坚壁不出战。王雄诞说:“李子通没有营寨壁垒,又满足于小胜,我们乘他不加防备袭击,可以打败他。”辅公不听。王雄诞便带自己的几百名士兵于夜晚袭击李子通,乘风势放火,李子通大败,数千士卒投降。李子通粮草食尽,放弃了江都,保守京口,于是江西地区全部为杜伏威所有,杜伏威迁居丹阳。

子通复东走太湖,收合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大破之。法兴帅左右数百人弃城走,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中途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窘迫,赴江溺死。子通军势复振,徒都余杭,尽收法兴之地,北自太湖,南至岭,东包会稽,西距宣城,皆有之。

李子通又向东逃往太湖,收拾散兵,得二万人,在吴郡袭击沈法兴,大败沈法兴。沈法兴带几百个亲随放弃吴郡城逃走,吴郡贼帅闻人遂安派手下将领叶孝辩迎接沈法兴,沈法兴在半路又后悔,想杀了叶孝辩,改奔令稽。叶孝辩发觉了沈法兴的意图,沈法兴处境很窘迫,于是投江而死。李子通的兵力重新强盛起来,便将都城迁到余杭,接收了沈法兴的全部地盘,北从太湖,南到五岭,东包会稽,西至宣城,全为其所有。

'75'广、新二州贼帅高法澄、沈宝彻杀隋官,据州,附于林士弘,汉阳太守冯盎击破之。既而宝彻兄子智臣复聚兵于新州,盎引兵击之。贼始合,盎免胄大呼曰:“尔识我乎?”贼多弃仗肉袒而拜,遂溃,擒宝彻、智臣等,岭外遂定。

'75'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沈宝彻杀死隋朝的州官,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隋汉阳太守冯盎打败了二人。不久,沈宝彻兄长的儿子沈智臣重新在新州纠合兵力,冯盎带兵攻打沈智臣。贼兵刚刚汇合,冯盎脱下头盔大声喊道:“你们认识我吗?”贼众大多数都放下兵仗赤膊行礼,于是溃散,冯盎活捉了沈宝彻、沈智臣等人,岭南地区于是得以平定。

'76'窦建德行台尚书令恒山胡大恩请降。

'76'窦建德的行台尚书令恒山人胡大恩请求降唐。

四年(辛巳、621)

四年(辛巳,公元621年)

'1'春,正月,癸酉,以大恩为代州总管,封定襄郡王,赐姓李氏。代州石岭之北,自刘武周之乱,寇盗充斥,大恩徒镇雁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