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部分 (第1/4页)

'13'太宗对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杜正伦说:“朕年十八的时候,还在民间,百姓的疾苦与真伪,都非常了解。等到即皇位,处理日常事务还有失误。何况太子生长在深宫,老百姓的艰难困苦,听不见看不到,能不产生骄逸吗?你们不能不极力强谏!”太子喜好玩耍,不遵守礼法,于志宁与右庶子孔颖达多次直言劝谏。太宗知道后赞扬他们,各赐给黄金一斤,帛五百匹。

'14'工部尚书段纶奏征巧工杨思齐,上令试之。纶使先造傀儡。上曰:“得巧工庶供国事,卿令先造戏具,岂百工相戒无作淫巧之意邪!”乃削纶阶。

'14'工部尚书段纶上奏请求征召巧匠杨思齐进宫,太宗让他尝试制做。段纶让杨思齐先造一个木偶。太宗说:“得到能工巧匠,是希望为国家制造器物,你却让他先造玩具,这难道是众工匠相互告诫不做淫巧器具的本意吗?”于是降低段纶的品阶。

'15'嘉、陵州獠反,命邗江府统军牛进达击破之。

'15'嘉州、陵州的獠民造反,唐朝命令邗江府统军牛进达将其击败。

'16'上问魏徵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尝曰:“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然,与群臣相亲如一体耳。”

'16'太宗问魏徵:“众位大臣的上书多有可取,等到当面对答时则多语无伦次,为什么呢?”魏徵答道:“我观察各部门上奏言事,常常思考几天,等到了陛下的面前,则三分不能道出一分。况且行谏的人违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陛下语色和悦,怎么敢尽情陈述呢?”于是太宗接见大臣时语言脸色更加温和,曾说道:“隋炀帝性情多猜忌,每次临朝与群臣相对多不说话。朕则不是这样,与大臣们亲近得如同一个人。”

八年(甲午、634)

八年,(甲午,公元634年)

'1'春,正月,癸未,突厥颉利可汗卒,命国人从其俗,焚尸葬之。

'1'春季,正月,癸未(初十),突厥颉利可汗去世,太宗命令遵从他们本民族的习惯,焚尸火葬。

'2'辛丑,行军总管张士贵讨东、西王洞反獠,平之。

'2'辛丑(二十八日),行军总管张士贵讨伐东、西王洞的反叛獠民,平定了该地区。

'3'上欲分遣大臣为诸道黜陟大使,未得其人;李靖荐魏徵。上曰:“征箴规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乃命靖与太常卿萧等凡十三人分行天下,“察 长吏贤不肖,问民间疾苦,礼高年,赈穷乏,起久淹,俾使者所至,如朕亲睹。”

'3'太宗想要分派大臣为诸道黜陟大使,没有得到合适人选。李靖推荐魏徵。太宗说:“魏徵针砭规劝朕的过失,一天也不能离开身边。”于是命令李靖与太常寺卿萧等共十三人分别巡行全国各地,“考察地方官吏贤能与否,询问民间疾苦,礼遇高寿的老人,赈济穷困百姓,起用埋没已久的人才,做到使者所到之处,如同朕亲自前往一般。”

'4'三月,庚辰,上幸九成宫。

'4'三月,庚辰(初八),太宗临幸九成宫。

'5'夏,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5'夏季,五月,辛未朔(初一),出现日食。

'6'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婚;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婚,伏允又遣兵寇兰、廓二州。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数犯边;又执唐使者赵德楷,上遣使谕之,十返;又引其使者,临轩亲谕以祸福,伏允终无悛心。六月,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将边兵及契、党项之众以击之。

'6'起初,吐谷浑可汗伏允派使节到唐朝进献贡品,未返回原地,到鄯州抢掠一番而归。太宗派使臣责怪他们,征召伏允到唐朝来,伏允声称有病不来,但为他的儿子尊王求婚;太宗准许,让他们来唐朝迎亲,尊王又不来,于是断绝婚姻。伏允又派兵侵犯兰、廓二州。伏允年迈,听信其大臣天柱王的计谋,多次侵犯边境;又软禁大唐使者赵德楷,太宗派使节传谕让其放回赵德楷,如此十次才让返回。太宗带引吐谷浑使者,在殿前平台亲自晓以祸福,伏允最终没有悔改之意。六月,唐朝派遣左骁卫大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