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部分 (第1/4页)

'16'上问李泌曰:“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对曰:“臣观贼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阳,此岂有雄据四海之志邪!今独虏将或为之用,中国之人惟高尚等数人,自余皆胁从耳。以臣料之,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上曰:“何故?”对曰:“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絷其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上悦。

'16'肃宗问李泌说:“现在叛军如此强大,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李泌回答说:“我看到叛军把抢掠的子女与财物都运往老巢范阳,这难道有雄据天下的志向吗!现在只是那些胡人将领为安禄山卖力,汉人只有高尚等几个人,其余的都不过是一些胁从。以我的看法,不过二年,天下就会平定。”肃宗说:“这有什么道理?”李泌回答说:“叛军中勇将不过是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几个人。现在我们如果命令李光弼率兵从太原出井陉关,郭子仪率兵从冯翊进入河东,这样史思明与张忠志便不敢离开范阳与常山,安守忠与田乾真则不敢离开长安,我们以两支军队拖住了叛军的四员骁将,跟随安禄山的只有阿史那承庆了。希望下敕书命令郭子仪不要攻取华阴,使两京之间的道路畅通,陛下率领所征召的军队驻扎于扶风,与郭子仪、李光弼交互攻击叛军,叛军如果救援这头,就攻击他们的那头,如果救援那头,就攻击这头,使叛军在数千里长的战线上往来,疲于奔命,我们则以逸待劳,叛军如果来交战,就避开他的锋芒,如果要撤退,就乘机攻击,不攻占城池,不切断来往的道路。明年春天再任命建宁王李为范阳节度大使,从塞北出击,与李光弼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以攻取范阳,颠覆叛军的巢穴。这样叛军想要撤退则归路已断,要留在两京则不得安宁,然后各路大军四面合击而进攻,就一定能够平息叛军。”肃宗听后很高兴。

时张良娣与李辅国相表里,皆恶泌。建宁王谓泌曰:“先生举于上,得展臣子之效,无以报德,请为先生除害。”泌曰:“何也?”以良娣为言。泌曰:“此非人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不从。

当时张良娣与李辅国内外勾结,二人都嫉恨李泌。建宁王李对李泌说:“先生你在皇上面前荐举了我,使我得以效臣子之忠,大恩大德无以报答,请让我为先生除掉大害。”李泌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李就说到张良娣。李泌听后说:“这样的话不是作臣子所应该说的,希望你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不要先做这种事。”但李不听从李泌的话。

'17'甲辰,永王擅引兵东巡,沿江而下,军容甚盛,然犹未露割据之谋。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乎牒,诘其擅引兵东下之意。怒,分兵遣其将浑惟明袭希言于吴郡,季广琛袭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于广陵。进至当涂,希言遣其将元景曜及丹徒太守阎敬之将兵拒之,李成式亦遣其将李承庆拒之。击斩敬之以徇,景曜、承庆皆降于,江、淮大震。高适与来、韦陟会于安陆,结盟誓众以讨之。

'17'甲辰(二十五日),永王李擅自率兵东巡,沿着长江而下,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率兵进至当涂,李希言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迎击。李将阎敬之斩首示众,于是元景曜与李承庆都投降了李,江、淮地区大为震动。高适、来与韦陟会合于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

'18'于阗王胜闻安禄山反,命其弟曜摄国事,自将兵五千入援。上嘉之,拜特进,兼殿中监。

'18'于阗王尉迟胜得知安禄山谋反,就任命他的弟弟尉迟曜代理国政,自己亲自率兵五千入朝援助平叛,肃宗嘉奖他的忠诚,拜他为特进,兼殿中监。

'19'令狐潮、李庭望攻雍丘,数月不下,乃置杞州,筑城于雍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