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部分 (第1/4页)

'38'己酉(二十八日),肃宗去太清宫祭祀。庚戌(二十九日),去太庙祭祀祖宗,元献庙祭祀母后。建丑月辛亥朔(十二月初一),肃宗祭圜丘和大一坛。

'39'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与范阳相攻连年,救援既绝,又为奚所侵,乃悉举其军二万余人袭李怀仙,破之,因引兵而南。

'39'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与范阳李怀仙的军队相攻多年,救援已经断绝,又遭到奚人的侵扰,便率领全军二万多人袭击李怀仙,击败李怀仙后,就率军南归。

宝应元年(壬寅、762)

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

'1'建寅月,甲申,追尊靖德太子琮为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丁酉,葬于齐陵。

'1'建寅月甲申(正月初四),肃宗追封靖德太子李琮为奉天皇帝,妃子窦氏为恭应皇后,丁酉(十七日),将他们葬在齐陵。

'2'甲辰,吐蕃遣使请和。

'2'甲辰(二十四日),吐蕃派遣使者请求与唐朝和好。

'3'李光弼拔许州,擒史朝义所署颍川太守李春;朝义将史参救之,丙午,战于城下,又破之。

'3'李光弼攻克许州,抓获史朝义所任命的颍川太守李春。史朝义的部将史参前去援救,丙午(二十六日),双方在许州城下交战,李光弼又将史参击败。

'4'戊申,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于青州北渡河而会田神功、能元皓于兖州。

'4'戊申(二十八日),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在青州北面渡过黄河,与在兖州的田神功和能元皓会合。

'5'租庸使元载以江、淮虽经兵荒,其民比诸道犹有赀产,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徵之;择豪吏为县令而督之,不问负之有无,赀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发徒围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谓之白著。有不服者,严刑以威之。民有蓄谷十斛者,则重足以待命,或相聚山泽为群盗,州县不能制。

'5'租庸使元载认为江淮地区虽然经历战事与饥荒,但是那里的百姓仍比各道百姓富有,于是按照户籍查出八年来拒交和欠交租调和逃户欠额,然后估计一个大概数字进行征收。元载选择凶恶官吏担任县令,让他们督办此事,无论是否拖欠,资产多少,只要查到百姓有粮食和布帛,就派人将他们围起来,登记粮食、布帛的数量后对半分,甚至取走十分之八九,称之为白著。如果有不服的,就施以严刑来威胁他们。有的百姓积蓄了十斛粮食,就非常恐惧,等待官府的命令。有的百姓相聚在山川河泽,成为强盗,州县都无法制止。

'6'建卯月,辛亥朔,赦天下;复以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

'6'建卯月辛亥朔(二月初一),大赦天下;再次以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

'7'奴剌寇成固。

'7'奴剌进犯成固县。

'8'初,王思礼为河东节度使,资储丰衍,赡军之外,积米百万斛,奏请输五十万斛于京师。思礼薨,管崇嗣代之,为政宽弛,信任左右,数月间,耗散殆尽,惟陈腐米万余斛在。上闻之,以邓景山代之。景山至,则钩校所出入,将士辈多有隐没,皆惧。有裨将抵罪当死,诸将请之,不许;其弟请代兄死,亦不许;请入一马以赎死,乃许之。诸将怒曰:“我辈曾不及一马乎!”遂作乱,癸丑,杀景山。上以景山抚御失所以致乱,不复推究乱者,遣使慰谕以安之。诸将请以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辛云京为节度使。云京奏张光晟为代州刺史。

'8'从前,王思礼担任河东节度使时,储备了大量物资,除了供养军队之外,积蓄粮米一百万斛,王思礼上奏请求输送给京师五十万斛粮米。王思礼去世后,由管崇嗣继任,他为政宽容松弛,信任他左右的人,数月间,粮食耗散殆尽,只存下一万多斛陈腐烂米。肃宗听说后,让邓景山取代管崇嗣。邓景山到任后,就查对府库所出入的帐目,大多数将士隐藏了粮食,他们都很惧怕。有一副将抵罪应当处死,诸将请求赦免,邓景山不同意,副将的弟弟请求代兄去死,也不同意,他们又请求带一匹马来赎取死罪,邓景山这才同意。诸将愤怒地说道:“我们还不如一匹马吗!”于是诸将作乱。癸丑(初三),杀掉邓景山。肃宗认为邓景山安抚和驾驭部下不当,使得他们叛乱,因此,不再追究叛乱者,而派遣使者去劝慰、安抚他们。诸将请求让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辛云京担任河东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