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部分 (第1/4页)

'10'没斯来京朝拜。六月,甲申(二十一日),唐武宗授予没斯所统辖的部落以归义军的名号,任命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充任归义军使。

'11'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陈夷行罢为左仆射。秋,七月,以尚书右丞李让夷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11'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陈夷行被罢免宰相职务,担任左仆射。秋季,七月,唐武宗任命尚书右丞李让夷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12'岚州人田满川据州城作乱,刘沔讨诛之。

'12'河东岚州人田满川作乱,占领州城,被节度使刘沔讨伐诛杀。

'13'没斯请置家太原,与诸弟竭力捍边;诏刘沔存抚其家。

'13'没斯请求把家属安置在太原,以便和自己的兄弟们尽力防守边境。唐武宗下诏,命河东节度使刘沔安抚并供养没斯的家属。

乌介可汗复遣其相上表,借兵助复国,又借天德城,诏不许。

乌介可汗派遣宰相上表朝廷,请求借兵帮助他收复失地,同时再次请求借天德城。武宗下诏不准。

初,可汗往来天德、振武之间,剽掠羌、浑,又屯杷头烽北。朝廷屡遣使谕之,使还漠南,可汗不奉诏。李德裕以为“那颉啜屯于山北,乌介恐其与奚、契丹连谋邀遮,故不敢远离塞下。望敕张仲武谕奚、契丹与回鹘共灭那颉啜,使得北还。”及那颉啜死,可汗犹不去。议者又以为回鹘待马价;诏尽以马价给之,又不去。八月,可汗帅众过杷头烽南,突入大同川,驱掠河东杂虏牛马数万,转斗至云州城门。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吐谷浑、党项皆挈家入山避之。庚午,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

当初,乌介可汗率兵往来于天德和振武之间,剽掠党项和吐谷浑部落,后来,又屯驻在杷头烽的北面。朝廷多次派遣使者督促他返回沙漠以南,可汗拒不听命。宰相李德裕认为:“那颉啜屯驻在燕山以北,乌介可汗恐怕他和奚族、契丹族同谋,在自己返回沙漠以南时半路袭击,所以不敢远离边塞。建议朝廷命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向奚族、契丹族传达朝廷的命令,让他们和乌介可汗一起消灭那颉啜,消除乌介可汗的后顾之忧。然后,得以返回沙漠以南。”后来,那颉啜被杀后,乌介可汗仍不走。朝廷有人认为乌介可汗是等待朝廷支付他马匹的价钱。于是,武宗下诏,命将回鹘和国家交易的马匹价钱全部支给,但乌价可汗还是不走。八月,乌介可汗率兵越过杷头烽以南,驰骋突击,进入大同川,掠夺驱赶杂居在河东一带的戎狄各族牛马几万头,然后,转战到云州城门下。云州刺史张献节闭门坚守,吐谷浑、党项族部落都携家带口逃入山中躲避。庚午(初九),武宗下诏,征发陈州、许州、徐州、汝州、襄阳等地的兵力屯防太原和振武、天德,待来年春天出兵驱逐回鹘。

丁丑,赐没斯与其弟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皆姓李氏,名思忠、思贞、思义、思礼;国相爱邪勿姓爱,名弘顺;仍以弘顺为归义军副使。

丁丑(十六日),唐武宗赐予没斯和他的弟弟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都姓李,分别名叫李思忠、李思贞、李思义、李思礼;宰相爱邪勿姓爱,名叫爱弘顺;任命爱弘顺为归义军副使。

上遣回鹘石戒直还其国,赐可汗书,谕以“自彼国为纥吃斯所破,来投边境,抚纳无所不至。今可汗尚此近塞,未议还蕃,或侵掠云、朔等州,或钞击羌、浑诸部。遥揣深意,似恃姻好之情;每观踪由,实怀驰突之计。中外将相咸请诛翦,朕情深屈之己,未忍幸灾。可汗宜速择良图,无贻后悔!”

唐武宗命久留京城的回鹘人石戒直携带给乌介可汗的书信返回。书信说:“自从你们国家被黠戛斯灭亡以后,你率领残余部落远来投居我国边境,朝廷对你们接纳安抚,无所不周。但至今可汗仍居住在边塞,不打算返回。甚至还侵犯掠夺云州、朔州等地,攻击剽掠党项、吐谷浑等各族部落。朕猜想你的用意,似乎是依恃以太和公主作为人质,因而每次行动都恣意驰骋唐突,无所顾忌。现在,朝廷内外的将相大臣都一致要求诛讨你们,但朕仍然从以往两国的友好关系出发,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忍使你们遭受灾难。所以,可汗应当迅速作出正确抉择,率领部落尽快返回沙漠以南,以免将来后悔!”

上又命李德裕代刘沔答回鹘相颉干迦斯书,以为:“回鹘远来依投,当效呼韩邪遣子入侍,身自入朝。及令太和公主入谒太皇太后,求哀乞怜,则我之救恤,无所愧怀。而乃睥睨边城,桀骜自若,邀求过望,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