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部分 (第1/4页)

到福州,与王曦定盟于闽太祖王审知的宣陵。但是,兄弟相互猜疑忌恨依然如故。

'16'癸卯,唐李承裕等至安州。是夕,李金全将麾下数百人诣唐军,妓妾资财皆为承裕所夺,承裕入据安州。甲辰,马全节自应山进军大化镇,与承裕战于城南,大破之。承裕掠安州南走,全节入安州。丙午,安审晖追败唐兵于黄花谷,段处恭战死。丁未,审晖又败唐兵于云梦泽中,虏承裕及其众。唐将张建崇据云梦桥拒战,审晖乃还。马全节斩承裕及其众千五百人于城下,送监军杜光业等五百七人于大梁。上曰:“此曹何罪!”皆赐马及器服而归之。

'16'癸卯(初九),南唐李承裕等到达安州。这天晚上,李金全带领他指挥下的兵卒数百人进见南唐军,妓妾资财都被李承裕的人所夺取,李承裕进占安州。甲辰(初十),马全节从应山进军到大化镇,与李承裕在城南交战,把他打得大败。李承裕抢掠安州后向南败走,马全节进入安州。丙午(十二日),安审晖追赶南唐兵,在黄花谷又把他们打败,段处恭战死。丁未(十三日),安审晖又在云梦泽中把南唐兵打败,俘虏了李承裕及他的兵众。南唐将领张建崇占据云梦桥抵抗,安审晖使带兵归还。马全节在安州城下斩杀了李承裕及他的兵众一千五百人,俘送监军杜光业等五百零七人到大梁。后晋高祖说:“这些人有什么罪!”便都赐给马匹和器物服装,把他们送回南唐。

初,卢文进之奔吴也,唐主命祖全恩将兵逆之,戒无入安州城,陈于城外,俟文进出,殿之以归,无得剽掠。及李承裕逆李金全,戒之如全恩;承裕贪剽掠,与晋兵战而败,失亡四千人。唐主惋恨累日,自以戒敕之不熟也。杜光业等至唐,唐主以其违命而败,不受,复送于淮北,遗帝书曰:“边校贪功,乘便据垒。”又曰:“军法朝章,彼此不可。”帝复遣之归,使者将自桐墟济淮,唐主遣战舰拒之,乃还。帝悉授唐诸将官,以其士卒为显义都,命旧将刘康领之。

过去,卢文进投奔吴国时,南唐主命祖全恩统兵迎击,告诫祖全恩不要进入安州城,列阵在城外,等待卢文进出来,尾随他回来,不许劫掠。及至李承裕迎击李金全时,告诫他也像告诫祖全恩一样;而李承裕却贪图劫掠,与晋兵交战而被打败,逃跑死亡的有四千人。南唐主惋惜悔恨好多天,自己认为对告诫敕令之类的事情不熟练,把握不住。杜光业等被遣送回来到达南唐,南唐主因为他们是违背命令才失败的,不接纳,又把他们送回淮河以北,并且给后晋高祖写信说:“边境将校贪图功利,乘着方便占据堡垒。”又说:“不论是律以军法,或是衡之朝章,彼此都不可容忍。”后晋高祖再次把他们遣送回去,使者要从宿州的桐墟渡过淮河南返,唐主派战船阻拒他们,只好又北还。后晋高祖便把南唐诸将都授以官职,把他们的士兵建立为显义都,命随兵起于晋阳的旧将刘康率领他们。

臣光曰:违命者将也,士卒从将之令者也,又何罪乎!受而戮其将以谢敌,吊士卒而抚之,斯可矣,何必弃民以资敌国乎!

臣司马光曰:违背诏命的是将领,士兵是听从将领之令的,又有什么罪呢!接纳遣返而杀其将领用来回报敌国,同情士兵而安抚他们,这就可以了,何必要抛弃自己的子民去帮助敌国啊!

'17'唐主使宦者祭庐山,还劳之曰:“卿此行甚精洁。”宦者曰:“臣自奉诏,蔬食至今。”唐主曰:“卿某处市鱼为羹,某日市肉为,何为蔬食?”宦者惭服。仓吏岁终献羡余万余石,唐主曰:“出纳有数,敬非掊民刻军,安得羡余邪!”

'17'南唐主李让宦官去祭祀庐山,宦官回来,南唐主慰劳他说:“你这次出行很是谦洁。”宦官说:“我从奉诏命出去,一直吃素到现在。”南唐主说:“你在某处曾买鱼作羹,某日曾买肉切大块烹食,怎么叫吃素?”宦官感到惭愧而且承认了这些事。管仓库的官吏岁终呈献盈余的赋税租米万余石,南唐主说:“支出和收入都有数额,如果不是聚敛百姓扣军粮,哪里来的盈余呀!”

'18'秋,七月,闽主曦城福州西郭以备建人。又度民为僧,民避重赋多为僧,凡度万一千人。

'18'秋季,七月,闽主王曦在福州西面修建城廓用来防备建州人。又让民众离俗当和尚,民众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很多人出家为僧,共有一万一千人当了和尚。

'19'乙丑,帝赐郑元弼等帛,遣归。

'19'乙丑(初二),后晋高祖赐给闽国使臣郑元弼等丝帛,把他们送回闽国。

'20'李金全之叛也,安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