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部分 (第1/4页)

'32'王逵派遣使者上表书,诬称:“刘言阴谋率朗州向南唐投降,又准备攻打潭州,他的部众不肯从命,将他废黜并囚禁,臣下已经到达朗州安抚军府完毕。”并且请求将节度使府治再迁移到潭州。甲戌(二十七日),后周太祖派遣通事舍人翟光裔到湖南宣旨安抚,同意王逵的请求。王逵返回长沙,任命周行逢主持朗州事务,又派遣潘叔嗣在朗州杀死刘言。

'33'九月,己亥,武成节度使白重赞奏塞决河。

'33'九月,己亥(二十二日),武成节度使白重赞奏报堵塞黄河决口。

'34'契丹寇乐寿,齐州戍兵右保宁都头刘汉章杀都监杜延熙,谋应契丹,不克,并其党伏诛。

'34'契丹军队侵犯乐寿,齐州卫戍部队右保宁都头刘汉章杀死都监杜延熙,策划接应契丹军队,没有成功,连同他的党羽伏法处死。

'35'南汉主立其子继兴为卫王,璇兴为桂王,庆兴为荆王,保兴为祯王,崇兴为梅王。

'35'南汉主封立他的儿子刘继兴为卫王,刘璇兴为桂王,刘庆兴为荆王,刘保兴为祯王,刘崇兴为梅王。

'36'东自青、徐,南至安、复,西至丹、慈,北至贝、镇,皆大水。

'36'东起青州、徐州,南到安州、复州,西到丹州、慈州,北到贝州、镇州,都发大水。

'37'帝自入秋得风痹疾,害于食饮及步趋,术者言宜散财以禳之。帝欲祀南郊,又以自梁以来,郊祀常在洛阳,疑之。执政曰:“天子所都则可以祀百神,何必洛阳!”于是,始筑圜丘、社稷坛,作太庙于大梁。癸亥,遣冯道迎太庙社稷神主于洛阳。

'37'后周太祖以入秋以来受风得了痹病,影响饮食和行走,术士说应该散发财物来祛病消灾。太祖打算在南郊举行祭祀,又因从后梁以来,祭祀天地常在洛阳举行,疑惑未决。朝廷执政官说:“天子所在都城便可以祭祀百神,何必非在洛阳!”于是,开始建筑祭祀天地的圜丘、社稷坛,在大梁建造太庙。癸巳(十六日),派遣冯道到洛阳迎来太庙社稷的神主牌位。

'38'南汉大赦。

'38'南汉实行大赦。

'39'冬,十一月,己丑,太常请准洛阳筑四郊诸坛,从之。十二月,丁未朔,神主至大梁,帝迎于西郊,享于太庙。

'39'冬季,十一月,己丑(十三日),太常请示比照洛阳修筑四郊各坛,后周太祖同意。十二月,丁未朔(初一),神主牌位抵达大梁,后周太祖到西郊迎接,合供在太庙。

'40'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王殷恃功专横,凡河北镇戍兵应用敕处分者,殷即以帖行之,又多掊敛民财。帝闻之不悦,使人谓曰:“卿与国同体,邺都帑庾甚丰,卿欲用则取之,何患无财!”成德节度使何福进素恶殷,甲子,福进入朝,密以殷阴事白帝,帝由是疑之。乙丑,殷入朝,诏留殷充京城内外巡检。

'40'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王殷恃仗有功专横不法,凡是河北藩镇卫戍部队应用皇帝敕书才能处理的事,王殷却直接用自己的手帖就实施了,同时大量盘剥百姓财产。后周太祖听说这些很不高兴,派人对他说:“爱卿与国家同为一体,邺都国库非常丰盈,爱卿想用就拿取,还怕什么没财!”成德节度使何福进一向憎恶王殷,甲子(十八日),何福进进京入朝,秘密地将王殷隐私之事禀报后周太祖,太祖由此怀疑王殷。乙丑(十九日),王殷进京入朝,太祖颁诏留下王殷充任京城内外巡检。

'41'戊辰,府州防御使折德奏北汉将乔入寇,击走之。

'41'戊辰(二十二日),府州防御使折德奏报北汉将领乔入侵,将他打跑了。

'42'王殷每出入,从者常数百人;殷请量给铠仗以备巡逻,帝难之。时帝体不平,将行郊祀,而殷挟震主之势在左右,众心忌之。壬申,帝力疾御滋德殿,殷入起居,遂执之。下制诬殷谋以郊祀日作乱,流登州,出城,杀之。命镇宁节度使郑仁诲诣邺都安抚;仁诲利殷家财,擅杀殷子,迁其家属于登州。

'42'王殷每次出入,随从经常有数百人。王殷请求如数配给铠甲兵器以备巡逻之用,后周太祖对此感到为难。当时太祖身体欠安,将要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而王殷挟持功高震主之势在天子左右,众人心中忌恨他。壬申(二十六日),太祖竭力支撑带病的身子坐在滋德殿,王殷进入问安,于是拘捕了他。颁下制书诬称王殷密谋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