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主将之争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葛岩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桃花源一般的存在,却不能享受这里的宁静。

天机阁总舵驻扎于此,也开始招兵买马。因为有商业的支持,外加上雪儿和玲儿,大规模的投资西宁,开设了大量的商业店铺,所以钱财方面是不用担心的。

本来天机阁在大魏就有大量的商业,这下子因为西宁的发展,雪儿和玲儿将大魏的业务延伸到了这里,然后通过西宁为跳板,进一步将商业拓展到西夏和大辽。

光天机阁一脉的商业,就足足占了西宁整个商业版图的五分之一。

各地的大商人和大贵族,闻着味而来,这里立刻充满了资本的味道。

正所谓有钱的地方就有人,无数周边的百姓,蜂拥过来谋求生计,人口正在以几何倍数增长。

葛岩之前的规划,整个西宁城不能建设低于四层的房子,所以西宁整个城池从规划之时,就考虑了大人口的承载问题。初步估算,整个西宁城,承载三百万人是没有问题。

要知道秣陵城也才三百万不到的规模,西宁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大有超越一国都城的味道。

有了人,自然天机阁就可以收纳一部分人进入天机阁。

不过天机阁不会对外自称天机阁,而是称为西宁军。

孙平海整合了数万人,加入了西宁军,整日操练和打磨,以此加固西宁的军事实力。

西宁想要在夹缝中求存,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战力。

因为西宁城的崛起,造成迁居到西宁乡下的农民,也会慢慢富裕起来。西宁庞大的人口,都是需要吃喝拉撒的。这些基本的食物供给,不可能全部靠着外面运送过来。

正是因为这样,整个西宁迁居过来的农民,开始了大规模的垦荒。

整个西宁一派繁忙繁华的景象,为了巩固西宁的繁华,葛岩要求叶伯组织财力和人力,加修驰道,改善西宁河的水运。

西宁河从大辽西夏而来,于西宁境内汇聚,然后朝着大魏国而去,一路南下,汇聚于长江。

只要将西宁河的水运发展好了,就可以加强三国的商业交流,更加巩固西宁的商业地位。

如今西宁稻谷渐渐黄了,已经接近秋收的季节了。葛岩知道自己也该走了。

至于巡边,葛岩汇聚了那些出去晃悠的千户,收集了情报,只要够写一份报告就足够了。

葛岩这时候带着一万护龙堂卫,朝着大魏国而去。

葛岩的护龙堂卫,本来就是葛岩招募的私人军队,不少人看着西宁的商业发展巨大,外加上跟着葛岩这么长时间已经赚了不少钱,所以自愿留在了西宁,在那里安家落业,成为了建设西宁的一份子。

葛岩自然乐于看到这一幕,剩下的一万余人,想要跟着葛岩返回秣陵,葛岩也不反对,于是乎一群人浩浩荡荡返回到了大魏国的都城秣陵。

此时的秣陵城,已经到了极为紧要的关头。

因为距离和蒙古国的盟约到期,已经极近了。回到秣陵之后,葛岩刚述职完,就被叫到了皇宫国事大殿。

大魏皇帝魏佶,对于收回十三城,兴致高昂。可是如今童大春依然在南方和民乱大军纠缠。

民乱大军虽然已经没有之前庞大,已经形成了压制,但是却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童大春的实力正在不断的被削弱,康王完成了他的监军重任,已经舍弃了童大春返回了秣陵城。

因为和蒙古结盟,他才是最关键的人。因为童大春势力的削弱,梁王和赵王的结盟似乎变得松动了很多。

之前归顺于梁王旗下的文武百官,也开始松动起来。

他们的目光很犀利,最直接的影响,那就是蔡太师的儿子居然上位,正是那位和葛岩瓜葛颇多的蔡奢。

蔡奢上位之后,虽然官职目前只是从五品,却协理了三司。虽然三司名义上还是皇帝亲自管着,可其实大部分的事情还是归属于蔡奢的。

蔡奢受了蔡太师的教诲,居然和康王走在了一起。有了三司的罩着,长公主那边似乎也朝着康王这边靠拢。

康王看起来又崛起了不少。

能够出现如今这种局面,葛岩很清楚,这一切都是皇帝魏佶一手操纵的结果。

魏佶将童大春调出京师去平乱,然后又让康王监军,就是消耗童大春的势力。然后扶持蔡奢继任三司,就是扶持康王。

葛岩这次回来后,蔡奢之前和葛岩多有过节,康王第一时间让两人握手言和。如今康王身边,蔡奢、葛岩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