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1章 唱戏 (第1/1页)

好书推荐: 我乃茅山大师

我听的心头一紧,看来这件事后果不小啊! 不过张子龙交代过,铜钱绝对不能往外说,尤其是看到白求术的态度,我心里更加肯定,这件事情绝对不简单。 张子龙安慰他说:“不管是谁拿了,现在这件事情先过去。” “等到祭祀结束过后,在去找凶手我不迟。” 白求术说:“张道长,您多费点心,帮我们找找是哪个王八蛋吃了铜钱,让我知道,一定家法惩戒他。” 我坐在屋子里看西游记,心思也没在电视上,满脑子都是那个铜钱。 为啥会被我吃到呢? 当初就不应该吃那顿饺子,真是祸从口出啊,就不应该嘴馋。 安顿好白求术,张子龙进来说:“你也别太往心里去,这件事情等到明天戏班子唱完戏,自然会水落石出。” 第二天 村口出现一辆绿皮卡车,后面有四男两女,车前里坐着一男一女,还有个老头。 他们就是白求术请来的戏班子 开车老头叫赵珲,是老班主 副驾驶一男一女,就是他们这戏团里的台柱子,男的叫李东风,女的叫柳烟。 这俩是多年老搭档,以师兄师妹自称,郎才女貌用在他们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后面则是一些帮衬,有唱小旦的,武生,拉胡琴的,这些都是以师父师弟称呼。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东风与柳烟这两个顶梁柱,他们两个随便一首曲子,都让人流连忘返。 戏台,白求术已经搭建好了,就在村子广场上,全村人都聚集在一起,拿着板凳磕瓜子,还有些小贩跟着来到村子里卖吃喝。 我和张子龙跟白求恩坐在一起,这场戏要持续七天七夜,有能力接这种戏的,也只有这个戏班子。 老班主赵珲与白求术父亲曾经是旧友,在很早之前,他们家就游访世间各地,卖艺谋生。 只是现在时代变了,他们这些戏班子也改头换面,以前那些老前辈走的走,没的没要么去谋生过其他日子,要么就是漂流太久,回乡养老。 就剩下他一个人苦苦支撑这戏班子。 现在这些小年轻,都是对戏曲抱有希望,怀着满腔热血,跟着他东奔西跑。 到了戏台,他们按班就部,搬东西的搬东西,化妆的化妆。 半个小时,台上就有个武生身影,他鼻子上抹白泥,脸上画红影圈,在台上跳来跳去,翻跟头,摔倒,接盘子,热的台下欢声笑语。 他叫赵明,是老班主儿子,他一人肩两角,分别是武生与丑角,也被称为武丑。 在戏班里有很多角色 他们分别是 生:男生,小生,老生,武生 旦:女旦,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 净:花脸末,形容年纪较大男性 丑:丑角,文丑,武丑 戏曲根据年龄,类型,身份,嗓音,性格特征。 从脸谱到服装唱腔功夫,划分多个不同的种类,繁衍出四大角,分别是生,旦,净,丑…… 老班主手底下人员有限,他这里有唱小旦的,有武生,也有一些打杂的。 唯一能撑起门面的,就是李东风与柳烟,李东风是刀马旦与武生,嗓音浑厚,铿锵有力。 柳烟则是小旦,嗓音如黄鹂般清脆悦耳。 他们两个一上台,顿时成了全族人关注的焦点。 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俩人演出 这一场戏名为木兰从军。 柳烟饰演的花木兰,把那种勤劳善良,保卫家国的热情,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是那一段与父亲告别时的婉转戏腔,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爹娘且慢阻儿行,女儿言来听分明:吴宫美人曾演阵;秦凤女子善知兵;冯氏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这巾帼英雄就留美名,儿愿替,儿愿替爹爹去应兵。” 李东风扮演的是一位老父亲,也是四大角中的净,花脸末,他将一位年老体弱的老父亲,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种年迈无力,失去儿女的痛苦,不忍分离,让我们更加重视身边的亲情。 一段戏曲过后,就是丑武上台,这一天时间,又哭又笑的。 我怀疑这村里人都快魔障了。 不光是白家村的人,还有附近几个村子的,听说有戏曲听,都纷纷赶来凑热闹。 在以前,虽然有电视这种东西,但这些老一辈子的人,最喜欢的还是戏曲。 老班主也没闲着,有时候会亲自上阵给他们独自来一段戏曲。 张子龙坐在椅子上磕瓜子,这些小年轻也不知道能挺多久,光是一天戏曲,就让他们精神疲惫。 虽然从台上听不出任何疲惫,但在台下都在抱怨。 “七天,整整七天,谁受得了。” 负责打杂的九二心中满是怨气。 他已经不知道换了搬了多少东西,拉下帷幕多少次了。 李东风画着下一场妆容说道:“七天戏曲,早三,下二,晚上还有三场,不算多。” 九二看他画的妆容羡慕不已 “东风师兄,我啥时候才能跟你一样上台啊!”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