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2页)

得曹操高兴的是他的头痛病无以前那么的严重了。

《解脱》

《解脱》

昏昏沉睡了一宿,睁眼望见从黑墙上的小窗透入的一丝微光,他惊叹又困惑,无法判断身处何地,是传说中的轮回?但是他分明记得他的名字——唐寅,喝过轮回路上鬼婆的迷汤是不会有生前记忆的。因此,可以肯定“梦”里的那顿酷刑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他想起身,却使不出力气,疼痛在他意识清晰前就遍布全身,他想闭上眼,但是一闭眼就看见刑室中被削皮的犯人的苦貌以及狱吏脸上一阵阵的快意,连空气变得会吃人!总之,受煎熬的感觉每时每刻存在且越来越强烈。他盼望能早一分早一秒到弃市的刑场,让刽子手来解脱这种折磨。

第二年,唐寅被除“士”籍,发配浙江为吏,在别人看来是多么庆幸,他不这么认为。皇帝削夺了他的仕途,毁灭了他的理想和抱负,入吏途是对他在精神的继续摧残,是皇帝对他的轻视,在现实中他的存在已是无足轻重了,唐寅不会忘记皇帝对他的偏见:心高气傲,实无真才。因此走出牢房后他决定漂泊和云游,因为他的空虚的生命已没有抵御外界力量的能力了。

秦淮河举行“花榜”时胜过节庆。河中画舫不绝,脂水腻流,岸上车水马龙,红尘滚滚,到处都弥漫着茉莉的花香。人们争先恐后目睹被评选上“女状元”、“榜眼”、“探花”、“解元”、“女学士”、“女太史”的风采,夜幕后,朱雀桥头及乌衣巷口,灯若白昼,平日里再苟不言笑者亦百态俱现。在唐寅眼里,这些名妓的百媚中有几分悲凉,她们强掩欢笑暗藏住落魄的命运,正是有这种相惜,落魄的唐寅才走进了春兰的房间。

梨木床头的樟木柜上是一排书,中间桃木方桌上除一套紫陶茶具另有一插着兰草的青瓶,满屋子清淡的芬香。春兰正弹一首《长相思》的曲子,琴声轻婉。唐寅吟道:“去悠悠,意悠悠,水远山长无尽头,相思何日休?”春兰惊望道:“公子来此快活,怎如此心伤?”唐寅无语,走到墙前,问道:“这幅兰草图可是姑娘之作?”春兰起身,道:“从前的胡乱涂鸦,让公子见笑了。”唐寅盯着兰草图,叹道:“兰生于荒野,却不失傲气,清雅之态,难得,难得!”春兰道:“来此之人,都为寻求一种解脱,你不必太伤感,不必太执着,春宵一刻值千金。”之后,春兰如换了一个人似的摆弄着万种风情的姿态。她不但拒绝唐寅提出的长相守的要求,更笑道:“来此的官员或公子皆会逢场作戏,你这人的心眼怎如此俗呢!”

逢场作戏也罢,唐寅还是决定在秦淮多逗留些日子,他已不在意春兰那俗气逼人的目光,起码这里没有生存的恐惧,却有生命的放松和快意,所以当她说唐寅满口酒臭时,他也只笑了笑。

一日,唐寅发现挂兰草图的地方换成一张白眉的神像,眼光淫蔑。唐寅想起过去渴望能成为汉唐边塞的文士武将的抱负,想起青灯苦读换来一场科考案的牢狱,在这张纸像面前,唐寅觉得自己的渺小和轻微,并且有饮鸠止渴的无限悲凉。这时,春兰丢给他一盒名为“长生丸”的*,唐寅怒目地望着她,骂道:“你竟小瞧我!”说完,大笑地接过药盒,取出一颗放入嘴里,拿起紫陶壶,灌下一大口茉莉花的香茶,呵呵地看了她一眼,大笑而去。

一年后,唐寅回到故乡苏州。

五年后,他经媒人介绍续娶沈九娘为妻。

又三年,他在他的桃花庵别墅过起了清淡的日子,偶而上街卖画,看见招摇的歌妓时,他脑中闪现的是那幅清新淡远的兰草图。

(五百年后,人们觉得,众多当上高官的明代文人,在堕落的路途中不但没有得到解脱,反而加剧了生命的消耗,他们生前显赫,死后消声匿迹)

戴璞 记于 江西吉安 电子书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