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超级粮仓计划 (第1/2页)

有了充沛的水资源,以澳大利亚的气候来说,种植水稻小麦这种农作物,一年甚至可以四熟。虽然这个时代的农作物亩产还很低,但有了如此广袤的可耕种土地,再低的亩产,也能产出巨量的粮食。

1901年5月底,中华帝国从原日本地区,迁移出100万人口。连同关押的几十万战俘,前往澳大利亚耕种。

这些迁移来的人口和战俘,刚到澳大利亚就爆发叛乱。镇守在澳大利亚的神翼军,进行强力压制,打死打伤30万人以上。

这些死伤的叛乱者,被挂在迁移运输船登陆上岸地方的两侧,形成了一条阴森恐怖的死亡通道。今后再迁移到澳大利亚的人,都要从这里经过。以作警示。

第一批迁移的人,全部贬为奴隶,发往新几内亚岛挖金矿,遇赦不赦。紧接着,中华帝国又迁移了第二批人口。这次迁移的人,原日本,原朝鲜和原印度地区各占三分之一。

三个地区的人混杂在一起,没有再次发生叛乱。下船上岸时经过的死亡通道,给这些人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哪还不是种地吃饭,给中华帝国的皇帝种地,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霍斯利设计的超级粮仓,第一次投入使用。

100万人,看似不少。可分配到澳大利亚这么大面积的土地上,那就捉襟见肘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些人也不过堪堪耕种了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距离霍斯利的要求,还差的远。而劳累致死的人,超过了1%。

这么下去可不行,高强度劳作导致的死亡,让剩下的人产生了恐惧心态,耕种效率进一步降低。

霍斯利冥思苦想,结合前世看过的一些农用机械,制造出一台“魔法农机2号”。

魔法农机2号,是集插秧、播种、施肥、灌溉、收割一体的超级农机。根据用途不同,还细分为水稻、小麦、玉米等几种类型。

整体采用金属制成,只需要两个人,就能轻松操作。24小时不停,每天能耕种10平方公里。

看起来,这台魔法农机2号非常牛逼,可是霍斯利只做了一台,就放弃了这个方向。因为他足足用了一个星期,才做出这么一台。

不但消耗了大量的魔法材料,而且这台魔法农机2号,要想一直持续工作,还会持续消耗魔法材料。毕竟这又不是永动机,能什么都不消耗,就一直干活。

魔法的路暂时走不通,霍斯利决定发展一下科学路线,看能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他赶赴德意志、英吉利和沙皇俄国,抓回来一大批此时最优秀的科学家。不但有爱因斯坦、普朗克、尼古拉·特斯拉、门捷列夫这种现在或未来的顶尖理论学家。

狄塞尔(柴油机之父),爱迪生,这样的应用科学家,也在霍斯利的搜罗范围内。

一百多名科学家,加上他们的家人,都被霍斯利弄到了京城。

他亲自动手,一天之内,就在紫禁城不远处,建立起一所皇家学院。

这些被他或抢或骗弄来的科学家,初时都惶恐不安。以为不知道要遭受什么样的残酷对待。没想到,在中华帝国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落后和难捱。

他们也没有受到什么苛刻对待,可以任意做任何想做的研究课题,一切经费都由皇帝提供,上不封顶。这样的条件,甚至比原来还要好。

而且完全不用操心生活。每个科学家和他的家庭,都有一队太监和宫女,负责照料。华夏的美食,更是让他们深陷其中。没用多久,这些科学家就逐渐适应了在京城的生活。

除了可以研究各自感兴趣的课题以外,他们当然也要为霍斯利服务。

霍斯利给他们下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几种廉价的,便于维修的农用机械。功能不用多而全,单一功能就可以。

这么简单的事,难不倒这些科学家。

除了一些基础理论科学家暂时帮不上忙,以狄塞尔和特斯拉为首的十多位应用科学家,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虽然发明了柴油机,可狄塞尔完全不懂经营,生活颇为困顿。他是少数自愿来到京城的人之一。霍斯利给予的优渥待遇,和极高的社会地位,让他工作起来十分卖力。

“陛下,这台就是您需要的机器。”有了霍斯利提供思路,这些功能单一的农用机,设计起来更简单。

狄塞尔给霍斯利介绍的是一台播种机,配备了他发明的柴油机。理论上每小时能播种20亩地,一天能播种400亩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