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部分 (第1/4页)

郭绍“嘶”地吸了一口气,若有所思道,“曾经以为是欢乐之源的巨大财富、权势,一旦得手,却感觉并不是欢愉之源。真正的意义并非结果,而是追逐时的欲望和期待。”

萧思温似乎越来越有兴趣了,立刻问道:“那为何还要追逐?”

郭绍看着他道:“财富和权势不是欢愉之源,却是脱离大部分痛苦和无奈的源泉。意思就在于此,人们就算得不到欢乐,也不愿意被虐待。”

萧思温一面作思考状,一面微微点头。

郭绍忽然提高了声音,如醍醐灌顶道:“朕很期待萧使君接下来的表现,如何能脱离痛苦无奈的境地。但愿萧使君不要让朕失望,而是让朕听说你渡过难关的高明,然后为萧使君由衷叫绝。”

萧思温抬头迎着郭绍似笑非笑的眼神,他自己的脸上却是青红交替,神色分外微妙复杂。

郭绍的话,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没有掩饰的幸灾乐祸!

但他的话却不失尊重之意,哪怕萧思温不一定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郭绍尊重对手,仿佛也是在尊重自己的风度。

萧思温当初的手段是不择手段阴谋下毒,郭绍回击时,是摆在台面上。告诉萧思温自己的目的、提醒他接招,一步步光明正大地推进。

还没完全走到结局,但似乎高下立判……郭绍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俩人面对一会儿,郭绍便道:“大厅上的正事要开始了,朕便不挽留萧使君。”

萧思温执礼道:“本使告辞。”

郭绍道:“朕与萧使君的谈话很有意思,但愿还有下一次。”

辽国几个使者退出了房间,这里又安静下来,郭绍独自站在房里,一如墙上的独钓寒江雪。

不多时,京娘返回房间回禀。

郭绍便问:“哪个是杨衮?”

京娘道:“萧思温的左边那个。”

郭绍恍然道:“朕刚才猜另外那三人,猜的是也是那个。”

京娘不是个多嘴的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然后沉默站在那里。

郭绍看了她一眼,开口道:“朕也是凭直觉猜的,并没看出什么来,杨衮果然是有城府和头脑的人。不过据朕所知,杨衮是在河北张大的契丹人,他身上的气质和萧思温有几分类似,反正和别的两个契丹人不同。到底是哪里不同,朕倒没琢磨出来,也懒得想了。”

京娘道:“我是从杨士良那里问出谁是杨衮的。”

郭绍一面言语,一面看了一眼南边,他在等着议盟的结果。在结果确定之前,似乎也没啥心思处理别的事。郭绍并非士林称赞的那种完全淡泊淡定的人。

他的目光慢慢从京娘的身伤移动,仿佛无形的东西轻轻拂过她被身体撑起的衣裳轮廓。京娘能感觉到郭绍的目光,但她既无娇羞作态,也无妩媚讨好之色。

郭绍道:“现在朕能见到的女子,无不争着宠幸。”

京娘面不改色道:“我的出身并不高贵,不过从小就见过富贵之人。他们身边不乏众多姿色很好的女子,不过仅靠姿色的,通常在东家身边留不过一个月。无论多美的人,总有乏味之时。”

郭绍侧目看那幅画,随口道:“这便是权势财富并非欢愉之源的缘故。”

第八百九十二章 戏子

宅院正厅周围,五步内必有身穿布袍的佩剑武夫层层防卫。

大门里左右两层桌椅,正上方摆的不是一把椅子,却也是一排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木牌子,上面贴着一张写了姓名的纸。桌子上放着笔砚、茶杯,甚至还有一碟糯米甜点。整个议事厅的桌子摆得像个四合院的格局一般。

屋子两侧,一些乐工拿着乐器或坐或站准备好了。诸国使节、大许官员也照名字陆续找到位置入座,虽然因为一间屋里人太多闹哄哄的,却也显得井井有条。

没多久,几个画师拿着作画的纸墨工具也进来了。

此时日上三竿,天气有点热,大伙儿一面喝水一面已等着议盟开始。

但上面写着“大许枢密使王朴”“辽国正使萧思温”等的木牌旁的椅子还空着。这时进来了一队穿着青袍梳着发髻、女扮男装的小娘,她们各自抱着一叠纸,在每张桌子上放下一张。

大伙儿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纸来瞧,上面用汉文、契丹文两种文字写成“澶渊之盟”。那高丽国、日本国,以及党项人、吐蕃人向来与中原来往密切,高丽国和日本国的史书也是汉文写成,所以派来的使者应该也识得汉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