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二皇夜话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赈济灾民可不是简简单单让他们有口吃的就行,要不然历朝历代,就不会因为赈灾出现那么多问题了,衣食住行,都需要考虑到。 而且,在这个同乡抱团的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的方言的人,和谐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诚不欺我。 才短短几天的功夫,石厂的工人就差点发生大规模械斗,最后还是找了一个万金油来平衡工作,几个大族的族老来各自调停,才安稳下来。 朝堂有地域党争,乡野的小民也根据地域姓氏抱团取暖,这就是大明的现状…… 朱标叹了口气,翻来覆去的推敲着城外棚户区的地图,划分出三个区域,准备给百姓建房子。 巨大的油灯,小手指粗细的灯芯,不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毛骧!” “臣在。” “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 这是例行公事,这几天朱标很忙,基本不是在实地考察,就是在规划图纸,也没有空管那些琐事,索性一股脑交给毛骧。 “回太子爷的话。” “今天石厂完成了产量任务,盐厂也完成了,有几户对盐厂里不出外不进颇有微词,臣已经派人监视,看看是不是探子!” 毛骧憨厚的脸上闪过一抹杀机! 朱标随手扔给毛骧一块干果。 “这种事,一定要有真凭实据,如果发现属实,两个办法,第一个,秘密的处理掉最好是生病什么的,总之不能引起恐慌,第二个,就是把盐厂的工人聚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因为这几个人,他们可能要丢了这么好的活计,让工人们群情激奋,处理掉他们。 毛骧啊!你记住,外部的检查永远没有内部的监督好用,只有咱们的动作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脏活累活,就不用你自己出手!” “臣,明白。” 毛骧小心翼翼的把朱标赏给他的干果揣在怀里,又轻声说道: “殿下,徐国公和诚意伯的大军还有几天就要到了,大军安营扎寨的地点,还有迎接,这些………” 朱标摆摆手,打断了毛骧。 “这些面子上的事,你去做,孤这几天要把这七万多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掉! 现在的天气时冷时热,如果生了疫病,那可就是大事了! 烧水泥,炼食盐,炭消耗太多,得想个办法,让百姓们不受冻!” “喏!” 毛骧没办法,只能听命。 送走了毛骧,朱标继续在纸上写写画画。 现在七万难民都在城外挨冻,朱标压力很大。 他想了无数种办法,最终想起了刚来舞阳县的时候,县令吴勇和他说过的话。 说山上的盐矿石有的是,轻便而且质地坚硬,是盖房子的好材料。 河南邻近山西,作为和鞑,靼瓦剌作战的主要战场,兵器需求量巨大,而且怕山西有变,生产兵器的作坊大多数在河南,这么多年的积累,铁矿渣堆积如山,正好便宜的朱标作水泥。 用水泥混合沙子,可以轻易把石头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不用费尽心力的烧制红砖了,而且石头墙比砖墙要硬上很多。 朱标又翻开了一下自己画的图纸。 后世东北的灶台火炕,凛然在列,可别小看这个东西,有了这个东西,北方人能在寒冷的地区生活,这个东西功不可没。 用水泥浇铸瓦片的模具图纸,也被朱标研究了出来,没有做多么复杂的形状,只是简单实用,重要的是节省资源,不用烧制就可以直接使用,人力成本方面也大大降低,老人妇女小孩都可以做。 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当地丰富的资源,朱标就可以空手套白狼,把这一次的天灾带来的损失压到最低! 朱标整理完图纸,和衣而眠。 门外的毛骧眼睛瞪的像个铃铛,为朱标守夜。 应天御书房。 老朱拿着朱标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图纸,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拿到水泥配方的第一反应,可不是为百姓建房子,而是可以用这个东西在漠北的草原上立起几座坚城,这么好的东西,原料竟然如此低廉,可真是旷世神作。 随手拿起了一份奏折,是大同布政司请修长城的条陈,所需要的糯米,石灰,城砖,杂役,民夫,个个都是天文数字。 老朱早上看到的时候还是头疼无比,可是傍晚他亲儿子朱标的条陈一到,这件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计划已经有了腹稿。 拿着修长城的经费,到草原上狠狠打一架,掠夺他们的壮丁,然后随便给点粮食,让他们原地开山凿石,制作水泥,把长城往外修,在原来的基础上修长城显得多没有志气……… 老朱搓搓大手,兴奋的在御书房走来走去,最后一拍大腿。 “满仓!” “奴婢在。” “明天去徐达家,把徐家大丫头的生辰八字要来,让钦天监礼部好好看看,如果合适,这事就开始操办!” 老朱端起茶盏,咕噜噜一口干了,又道。 “咱儿子现在就吕氏一个,这怎么行,皇明嫡长一脉人丁不旺,有伤国本!” 老朱眉飞色舞,老人最开心的事就是儿女成家立业,虽然朱标已经当爹很多年了,但是娶亲这事还是要热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