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内田晚秋 (第1/3页)

拳法中最常见的厉害招术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同出同入。

人有四肢,所以同出同入分为五个组合,右腿左手,左腿右手,左腿左手,右腿右手,和左手右手。

在腿与手的组合中,左腿右手,右腿左手间的左右交叉组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鬼扯钻<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拳家有言,练好鬼扯钻,天下英雄打一半,就知道这个组合有多厉害。

至于上肢和下肢左腿左手,右腿右手间的同侧起落组合,也有一个名字,叫上笼下提,是防守逼人的要诀。而上笼下提出展势,就成了上塌下踏,

当然,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两肢的组合,还会有双手一腿的三出组合,叫双撞脚,这个因为单腿着地,移动不灵,所以虽然有这一势,却并不受推崇。

双手间的同出同入组合就更灵活也更多了,因为手臂为人一身机巧之极。

所以练拳,许多时候,就是练一个同出同入的顺便,和一个上下相随的进身。至于功力劲法,那就是各有各法了!太极拳有缠丝劲,行意拳有抖绝劲,八极拳有贴山靠力,咏春拳有寸劲,通背拳有活膀之力,红拳有钉膀之巧劲。

打法是打法,功法是功法,现代传统武人的最可悲之处,就是一直将功法当打法了。

总是不停地练功法,想着功夫大成,我怎么怎么样。结果往往是数十年如一日,吃苦流汗苦练功,结果一出门,被个小流氓一砖拍倒,最后还要长叹一声,传统武术没用!

谢寸官此时右腿脚下一脚踏出,但右手却几乎同时做出一个吞吐的动作,立刻就洞穿了持枪人的咽喉。这样的动作。普通人做起来,是很有些别扭的,但他却做得行动流水,毫无阻滞。

这就是练与不练的区别了。

而且,现代人练拳,多是着眼于拳法的招势打法,却对一些基础的功夫不太上心。

就好像谢寸官刚才军刺的一个吞吐。这个准狠就相当重要。如果手上动作不准,两刀刺不到同一个地方。那么在这种稍纵即逝的快速反应中,如果不能一刀命中咽喉,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对手在你欺身的时候,极有可能弃枪用双手本能地环抱你。

在群战中,被一个人突然抱住身体,那种危险是可以想像得来的。

也有人可能会说,那你为啥要刺他的咽喉。又细又短,不好刺,完全可以刺他的胸部嘛!

在群战中刺胸部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胸部骨头多,许多时候,刀刺进去,对方身体因剧痛引起肌肉强力收缩(这是人体的保护本能,在遇到突如其来的攻击中,可以阻止对方的兵器深入),将刀子夹住的情况。非常多。

而这个时候,稍有阻滞,丢掉的就可能是你的性命。

所以才要练刺咽喉,一是因为这里被刺以后,对方受到的伤害大;二是因为这个地方非常薄弱,很容易就能洞穿,而且刀的刺进拔出会非常轻松。

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才有谢寸官在训练营中。连续几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刺那些硅胶钢骨的人体模型。

谢寸官一刀摞倒了持枪的汉子,脚下将人踏出去。枪杆就落到了地上。。

那人一倒下,一个手持长刀的立刻冲了上来。谢寸官此时左手持枪头。右脚一落地,左脚就抬起,一脚踢在枪杆上,那根落地的枪杆就啪地一声,被踢弹起来,如毒蛇一般,就弹到了那人的膝盖上,弹得那人不由一呲牙,身体一顿。

就在这一顿间,谢寸官左腿落地进步,手臂顺势一带枪身,那枪的后把儿也就对在那人的小腹上,谢寸官猛然向前进步,直接将枪把向那汉子腹部捅过去,抢随身进,一把将人翻在地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此时,左前方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朴刀冲过来。

谢寸官左手微微用力一挺枪,右腿再次蹬出,又是一脚踢在枪杆上,那枪就画出一个平弧,向对方的腰上横扫过去。

那人手中拿着朴刀,一心只想冲到谢寸官跟前劈杀,却没料到一根死棍子,到了谢寸官手里,就如活了一般。拳打不防如破竹,当时出其不意之下,就被枪把儿扫在腰间,打得人一个趔趄。

谢寸官一脚落,一脚再起,左腿一个小摆,就摆在手上的枪头上。同时也就松了手,那条长枪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直接弹腾腾地飞了出去,将左边扑来的几人就阻了一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