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第1/2页)

顧周同時端起茶杯,顧盛廷一早上又是咖啡又是茶的,舌頭實在有些麻木,只小小抿了一口。

密切關注周芎川的表情,在得到他的認可後,他看了眼李瑩若,不經意開口:「周董剛才說貴公司的王牌項目是時尚和彩妝方面……」

李瑩若會意悄無聲息離開,一時間,貴賓室里就只剩下他們兩男人。

周芎川砸吧砸吧嘴,點了點頭,顧盛廷卻沒有再說下去。

須臾,周芎川忽然想起什麼,「說起這個,我好像記得中林和顧總是校友吧。」

顧盛廷有些不好意思,打趣:「他比我大一屆,前段時間我們還一起吃過飯。本來想著他要是負責這一塊兒,我還僥倖呢,是不是可以來個近水樓台先得月。」

兩人不約而同笑出聲,周芎川是個健談的大拿,沒什麼架子,也很樂於接受新時代的一些說法和習慣,審美眼光極好,所以才能在和戴森分家後帶領ae一步步在時尚領域登峰造極,甚至在國際上都打出了名頭。

「中林不過就是個總監,顧總要是有什麼想法,現在和我這個老頭子講好像還省事些。」

顧盛廷不動聲色,心莫名加快幾下。心悅誠服,又微微驚訝於周芎川的洞察力和爽快的行事作風。

他一個商人,就算和譚中林是校友,也不會無緣無故在商談自己家公司汽車零件的時候提起完全不相關的領域。

「既然周董都這麼爽快了,我也就不兜圈子。」

周芎川推了推眼鏡,唇畔含笑靜候顧盛廷。

「聽說現在服裝領域在ae的競爭很是激烈。」

「是,除了國際大牌,我們其實更傾向於選出富有潛力和市場價值的新興品牌。」

提及這個話題,周芎川多了幾分沉肅。顧盛廷此刻才參透:為什麼美國那邊要派一名中國人專門回國爭取他們。

而譚中林作為ae集團的高層管理,也並沒有決定權輕易敲定合作對象。

這的確是塊難啃的硬骨頭。這種工作,好像也的確適合讓葉一竹來做。

「看不出來,顧總在時尚和服裝領域還有造詣。」

顧盛廷沒有多餘的心思和本事去揣測周芎川的語境和話中深意。

他回神,彎了彎嘴角,「我只是早有耳聞,全球有上百個品牌都在競爭ae的一個合作席位,作為開拓在華市場的渠道。」

「其實他們把我們想得太神了。宣傳效應和消費效應其實和手段還有品牌自身的名氣都是無法脫離的。為什麼大家都想讓我們擔任宣傳團隊,因為名頭好聽。那些所謂已經享譽世界的大牌為什麼依舊需要不停地宣傳、找形象大使,投入大把的宣傳資金?因為再好的品牌,沒有曝光,就沒有顧客。」

「但如果自己的產品沒有風格,沒有吸引顧客的某個獨特點,再好的宣傳也是白費。我們也需要維持我們的名聲,如果說ae選擇了一個品牌,最後卻血本無歸,打不起什麼水花,於我們而言也是一場災難。」

周芎川輕嘆了口氣,但聲音堅不可摧:「所以這個決定,對我們團隊每一個決策者到一錘定音的敲定者,都是一場艱難的戰役。因為重要,所以慎重。」

顧盛廷忽然覺得很棘手,心裡落了塊空,塞滿灰塵。

他甚至不禁開始想,如果葉一竹沒有拿下ae,她回美國要面臨什麼。

「周董肯和我聊這些,不甚感激。」

周芎川俯身拿起茶杯,和顧盛廷的輕碰一下。

氣氛短暫嚴肅後,周芎川又笑說:「其實像國內很多宣傳團隊都是頂級的,我們其實也希望百花齊放,這樣也可以減輕一下我們的工作壓力。」

顧盛廷開起了玩笑:「比如戴森嗎?」

「哈哈哈……」老爺子笑聲很健朗,「戴森和我們原本是一家,其實內核和ae大差不差。」

顧盛廷不是沒有聽說過這兩家人的恩怨傳聞。戴森和ae之所以起點相同,如今發展勢頭卻大相逕庭就是因為領導者在選人用人方面有天壤之別。

周芎川是個注重能力的上司,他選用的人大多天馬行空,不拘小節——這些人可能沒有很高的學歷和閱歷,但思維一定是跳躍又獨自的。

例如譚中林。他並非名校畢業,沒有家世背景,卻能在短短几年內坐到總監的高位。

而戴森的門檻本身很高,有專業限定,學歷限制,不廣納人才,現在公司的高層都依舊是一些當年跟著分家的老人。

年輕人少,看事物的眼光不能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