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要李花儿说,这绣花枕头般的厨下也当赶紧换了才是。

不过李果儿却睁着一双闪亮亮的大眼睛,看着李花儿:“姐姐,是不是很好吃?”

李花儿当真不好说什么,而且这点心就算她觉得难吃,对李果儿也是难得之物,便敷衍道:“嗯,果儿吃吧,姐姐现在不饿。”

李果儿笑着点点头,细细地尝着那梅花点心,吃完了之后,还要意犹未尽地舔了舔手指头,对着李花儿嘿嘿傻笑。

如今已经是午后,村中的妇人们依旧在那阴凉处乘凉、做针线,唠着那新鲜的事情。

二人走到村中间的时候,那榕树下坐着两个妇人,一个抱着个刚足月的小孩儿,正在说着什么,另一个则缝补着东西。

看见李家两个姐妹捧着个小包袱从吴家的方向过来了,其中抱着孩子,长脸大眼睛,看着有些精明的谢家娘子笑问:“哟,差事交给吴家了?”

李果儿笑道:“嗯,给了。”

谢娘子笑道:“得了不少赏钱吧?”

李果儿赧然笑着,不说话了。

另一个尚未出嫁的,大约十九岁,有个圆圆的脸盘儿,细长凤眼,叫冯二囡的女子见状,边绣着手里的红盖头,边道:“瞧瞧,果儿还知道藏富呢。”说着,抬手道,“果儿你过来。”

李果儿依言走了过去。

冯二囡将手中的红盖头给李果儿看了看,问:“瞧,我绣得好看吗?”

李果儿看了看,点头笑道:“好看。”说着,回头对李花儿道,“姐姐,你看是不是。”

冯二囡听叫李花儿,就对李花儿笑道:“可别叫她,没傻之前就不爱提针线,这傻病好了,之前会的那点子针线,怕也早忘了吧。”

在李花儿不能动的时候,这个冯二囡也去看过自己几次,所以李花儿有些印象。而方才来的时候,李果儿也给她说过,冯二囡虽然年纪大些,却最爱玩笑,以前就同李花儿玩得好,只是姻缘上有些艰难。

如今李花儿好了,冯二囡也要嫁人了,嫁的说是村中的一个姓莫的小富人家,人还算老实憨厚。

都算是好事情。

李花儿既然要在清河村立足,肯定要和人关系处得好些。现在别人既然对自己有了善意,自然也要回应。

所以,李花儿走过去,看了看,指着几处地方,用着玩笑的口吻道:“二囡姐这几处绣得可是呆了,将来到了婆家,小心让人笑话。”

冯二囡听说,不服气地说道:“呸,你懂个什么?你要懂,你来绣。”

李花儿笑道:“我可绣不得,二囡姐姐自己的好事情,我绣了算什么?”

冯二囡噗嗤一笑:“如今傻病好了,更会说嘴了。”

李花儿掩嘴笑道:“二囡姐不信的话,就拿了谢礼来我家,我给你好好说说。”

冯二囡哼了一声,指着她对谢娘子道:“看,可真是不傻了,还知道诓骗谢礼。”说着,又对李花儿道,“我的好日子就要到了,你又送我什么?”

李花儿想了想:“别的东西我家如今也没有,到时候送姐姐两只锦**。”

几个人一处说笑一番,李花儿还惦记做弓箭的事情,便告了辞,带着李果儿回了家。

待回了家之后,李花儿将那二十文钱并点心都给了李果儿,让她收好,自己则坐在院子里,将那阴干的竹子取过来,开始做弓箭。

这一做,下午便过了去,那弓箭也有了形状。

李花儿心中很是高兴,只是她还没高兴很久,就听见一个她很不想听见的声音道:“哎哟,大侄女儿在家呀。”

第二十一章 找上门的族亲

这个声音,是李花儿一定不会忘记的声音之一。

李家姐妹的三婶子,那个柴媳妇。

想当初,在李花儿还不能动的时候,就是这个人,带着她的儿子们,把自己拖在了地上,给了张氏再一次打击。

而后,这个柴氏每每听说家里赚了点子钱,便要上门来抢,口口声声说是“还他们家的利息”。

开始的时候,是张氏性子绵软,总被欺负了;后来的时候,是李果儿性子绵软,压根儿不敢和长辈顶撞。

而李花儿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只能看着这柴氏一次次地欺负在了她们头上。

是以如今听见此人的声音,李花儿心中升腾起了和遇见陶大少爷一样的“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情绪。

不过,心中虽然情绪奔涌,但是李花儿面儿上却不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