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苏风暖撇嘴。

王夫人看着她,见她一副懒得说叶裳的样子,她道,“常言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十二年前,他活了下来,是个奇迹。数日前,东湖画舫沉船,他死里逃生。这就是有福之人,受上天眷顾。”

苏风暖看着王夫人,提醒她,“十二年前,是他挺到了父亲找到他,才活了下来。数日前,东湖画舫沉船,也是有人救他。什么上天眷顾?天下人这么多,老天爷眷顾不过来。”

王夫人一噎,嗔了苏风暖一眼,“就算如此,也是有福之人,才能得遇贵人。”

苏风暖懒得揪扯,转移话题,“外婆,快吃饭,吃完饭您不是还要听老和尚念经吗?”

王夫人连忙点头,“好,吃饭吃饭。”话落,摸摸小池的脑袋,对他慈爱地说,“小池,多吃点儿,如今这里的斋饭是素了些,等回京外婆给你做好吃的。”

小池乖巧地点点头。

吃过饭后,王夫人便带着小池去听老和尚念经了。

苏风暖窝在软榻上补觉。

她睡醒了一觉后,听到前方吵吵闹闹,似乎有许多人的说话声,清静的寺庙一点儿也不清静了。

她出了房门,喊过一名王府的小厮,对他问,“前面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吵?”

那小厮连忙回话,“回小姐,是有很多香客来山寺进香了,明日就是灵云寺做法事的日子。这几日,这里定然会有许多人来。”

苏风暖点头,对他挥手,“去打听一下,看看都什么人要在这寺内住?”

小厮连忙去了。

苏风暖站在门口,望着天色,今日的天色不是十分好,天空积聚了不少云,遮蔽了浓烈的阳光。显得有几分阴凉清爽。

她想着从她回京至今,似乎还没下过雨。灵云寺的这一场法事,也是有求雨在里面。

老和尚会看天象,法事刻意定在了明日,若是伴随着这场法事,下上一场雨,灵云寺受佛祖保佑普度众生的名号,又会更响亮了。

连佛门,为了香火鼎盛,如此算盘,也不算是真正的清净之地。

善男信女们来这里,求神拜佛,无非是图个心安罢了。

不多时,小厮跑回来,对苏风暖禀告,“回小姐,奴才打听清楚了。丞相府的家眷、国丈府的家眷、安国公府的家眷、景阳侯府的家眷,平郡王府的家眷,晋王府的家眷。还有刘嬷嬷和您的娘亲,都来了。”

苏风暖皱眉,“这么多人?灵云寺住得下吗?”

小厮说,“灵云寺不久前重新修葺,扩建了院落房舍,应该都住得开。住持说了,除了这些贵客,其余的香客,灵云寺再不接待了。择处而住。”

苏风暖笑了笑,“这一场法事,灵云寺又该盘满体钵了。”

小厮小声说,“奴才打听了,每个府邸捐了千两黄金。”

苏风暖对他摆摆手,小厮下去了,她抬步出了院子。因她刻意地避开主道,所以,路上除了遇到几名行止匆忙的僧人外,没遇到别的外来香客。

来到后山,一处禅院佛堂。

守门人是个老僧人,见苏风暖来了,对他拱拱手,声音沙哑苍老,“阿弥陀佛,苏姑娘。”

苏风暖点点头,“大师有礼了,还是依照老规矩,每个位置,给我拿三炷香。”

老僧人点点头,给苏风暖打开了门。

进了佛堂,里面摆着一排的牌位,从左到右,依次有三十二个牌位。

苏风暖从左侧的牌位开始,每一个牌位前,都烧了三炷香。

不多时,佛堂内便弥漫着浓郁的烟火味。

她上完最后一个牌位的香,便立在堂前,静静地看着那些牌位。

大约过了一盏茶后,外面传来动静,像是有人声走来。

苏风暖动了动站的僵硬的身子,慢慢转回头。

老僧人探出头,向外看了一眼,沙哑的声音低声说,“是丞相府的家眷。每年丞相府的家眷也是提早一日来这里上香。去年你刚走,他们就来了。”

“丞相夫人和小姐?”苏风暖问。

老僧人点头,“还有丞相府的公子。”

苏风暖颔首,对他道,“逝者已矣,生者追思。南齐幸好还有丞相府一门忠君大义。让他们进来。别说是我。”

老僧人点头。

苏风暖出了佛堂,跳上房顶,从后墙离开了祠堂。

她刚走,丞相夫人带着丞相府的公子孙泽玉、小姐孙青雪以及几名仆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