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永安初战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永安郡,巫县港。

水寨的一座哨楼上,两个蜀军士兵正紧张地眺望着江面。

十天前就有消息,楚国集结大军已经驻扎到了江陵城外。算算路程,楚国大军或许还在夷陵长道行军,但稍微了解楚国的人都知道,楚国最强大的是傲视中原的水军。

所以水寨留下的驻军并不多,只有五百人。显然,与楚军开展水战的想法已经被高层放弃了,留下这点人只是为了不戴上那顶“不战自溃”的帽子罢了。留守的士兵是何心情可想而知。

澹澹的江雾中隐约可见几杆巨大的船帆,哨兵们煎熬的内心总算落了地。

“是楚军!楚军来了!快报告!”

身边的转身几步就敲响了警示的铜钟。

眼见同伴正在敲钟,最早开口那人咽了咽口水又说道。

“我去向统领禀报军情,你,你敲几下也快点跟上。”

话还没说完,他的脚已经麻利地顺着哨塔的梯子下去了。

草!

敲钟那士兵心里暗骂了一句,本已落地的心肝又提了起来,他望向江面,三艘巨大的楼船已经可以看出轮廓,周边隐约是许多稍小的战船。

“敌袭!”

“敌袭!”

此刻警钟大起,港口内的军营一片喧闹,显然已经收到了敌袭的消息。敲钟的哨兵心里暗数,敲了十一二下,连放在哨塔上的弓弩都没拿,直接就摸着楼梯往下跳。

薄薄的江雾始终无法掩盖大军的行军,十几艘大船升起所有的风帆,接着微弱的东风全速挺进。

“放箭!”

徐盛站在船头沉声喝令。

密密麻麻的箭雨顿时从这一头落向了巫县水寨。

耳畔只传来焦急的逃命声,甚至没有一丝像样的抵抗。

很快,楚军的斗舰撞碎了水寨的大门,楚军士兵一拥而上。

等徐盛乘坐的楼船靠岸时,早有一名大统领等候道。

“禀将军,敌军弃城了,只找到十几具中箭身亡的敌军尸体,我军没有伤亡。我已令麾下一名统领率两百骑兵去抓几个舌头了。”

徐盛满意地点点头。

这也算开战首功了,简直是白送的,但还不能疏忽大意。

“霍弋。”

“末将在!”

徐盛身后走出一个少年郎,当初蜀军兵犯江陵时霍峻战死,孙策念其功劳将其子霍弋提拔为大统领。

徐盛看着有些寡言的少年,拿出一份地图交给他吩咐道。

“这是我方探子制作的草图,你领三千人马备即刻出发前往白帝城,寻一水源充足处安营扎寨,为我大军探查敌情。若白帝城兵力强大,不要于之交锋,该退回来就退回来。你的首要任务是把白帝城周围的地形和敌军关卡、兵力情况尽量探查清楚。”

“若是在军师拿下夷陵县城前,我军能拿下白帝城,到时我去军师那给你表功。”

霍弋微微摇了摇头,抱拳说道。

“职责所在,不敢言功。末将这就下去做准备。”

说完霍弋转身离开了。

徐盛看着少年离开的背影,对先前向他汇报的那名将领问道。

“国柏,你对这个新同僚怎么看?”

“嗯?哦,功夫还不错,就是年纪轻轻性格老气了些。”

听了下属的回答,徐盛微微点头。

“老气倒无碍,只有不失血性就好。行了,你先带人去检查军营,布置哨卡,今天结束之前要保证巫县没有留下可疑之人。”

“是,将军!”

······

霍弋率军出发一天多的时间便已经到了白帝城的地界。他原以为敌军放弃了港口会在沿途阻击他们,但蜀军竟真的兵败如山倒,让他一路畅行到了白帝城。

霍弋眺望着江面,说道。

“斥候小队到高处观察下地形,寻找适合扎营的地点。其他人在路边的林子里休息两刻钟。都打起精神来,离开了巫县主力,我们随时可能遇到敌军阻击。”

“是!”

霍弋没有废话,留下副官指挥士兵,他亲自带着一队斥候到前方观察敌情去了。

不多时,霍弋等人便已站到一处山头,借着林荫眺望着印入眼帘的城池。

远处,一座城池耸立,就立在这江上,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中央。

身边一名屯长擦了擦微微冒汗的额头,说道。

“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