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第1/2页)

這話引起了四人的興趣。

如此持才傲物之人,和族人的淳樸豪放倒有幾分格格不入。

安里平日裡最敬重的人就是這位打鐵匠,就連他的這半吊子大晉話都是跟著他學來的,聽他要離開,著急上前就問道。

「涅赫叔為什麼要離開?咱們一起呆在涼州不好嗎?」

打鐵匠看了他一眼,只說一句,「山高水長,他日有緣再聚。」然後就離開了棚子,到外面透風去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摸不清頭腦,這究竟是何意思?

「好了,鐵匠的事情過後再說,倒是這些孩子們耽誤不得。我記得陳老在城中開辦了書院,安里跟著一起過去,若想要世世代代的融入這裡,首先就得聽得明白這裡的話才行。」

讀書識字尚早,簡單的溝通倒是迫在眉睫。

否則永遠靠安里一個人翻譯,他的族人們也呆不了多久的。

蕭季這番安排倒是妥帖,三人也紛紛認可,於是鳳山讓人送了些乾淨的衣物過來,洗漱換好之後,就帶了人往各自要去的地方走了。

族人們沒分開過,這麼多年都是聚在一起,男人尚且可以出去獵物,但女人和老人孩子大多留在家中,這麼冷不丁的就分開,還真是不習慣,一個二個的都哭了起來。

「久住在這棚子裡也不是法子,鳳家在城西有一片宅院是空置的,不算大,但若是擠擠到勉強能安排他們都住進去,若是蕭將軍無異,那我就這樣安排?」

鳳山開口,總是能替蕭季解決不少問題。

這涼州城的老太守離世半年,新太守尚未確定,朱家的那位通判倒是不錯,可惜年紀小了些,貿貿然的就提他做到這太守之位,怕是有些不能服眾。

於是,蕭季年前就寫了摺子送到啟帝面前等新的太守上任,誰知年才剛過就迎來了這麼場惡戰,因此城中無主事之人,一切大事都是由蕭季代為做主。

「好,鳳家主此舉倒是替涼州解決了大難題,此次的捷報之中,我也會替鳳家在陛下面前說明此事的!」

鳳家和蕭家如今雖說是打著彎的親眷關係,兩頭都與白家是姻親,自然同旁的人要多幾分親近。

加之蕭季和鳳山二人多年來的情義在,所以替他們在聖上面前美言幾句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鳳家能得青睞也是鳳山和花氏的功勞,他們二人經商有道,取財有義,多年來在涼州城中樂善布施,修橋造路,還帶著許多富裕的商賈人家也跟著行善積德,是商賈中鼎鼎有名的仁義良善之輩。

此番奏報要是上達天聽,只怕皇商的名號都有機會了。

涼城中的商賈雖有羨慕,但也無人質疑他們所得的榮耀。

「蕭將軍客氣,涼州城也是我的家。」

此刻的鳳山絕對不會知道自己的一個仁義之舉,差點害了全族人。

於是,這外族人就踏踏實實的在涼州城正式落了腳。

陳老所辦的書院中,給孩子們都新取了名字,聽聞他們的祖上擅長奔襲,於是定了個「速」為姓,後世人都將這些外族人稱之為速族。

半月後,整個涼州一改之前的頹勢,各行各業都恢復的差不多了,只是城牆如今還在加固中,而軍械庫的里東西,還在慢慢填充。

甘州與涼州之間的橋樑在九皇子的「親自」督促之下,已經完成了一半,比想像中要快了不少。

可惜,饒是如此進度,在九皇子眼中還是慢了。

將幾個工匠提出來打了一頓,震懾的大家不敢有一絲怠慢。

蘇將軍這是頭一回跟著九皇子出征,短短几月的時間,卻讓他看得清清楚楚。

九皇子這人,剛愎自用不說,還暴虐成性。

對百姓,全無仁德之心;對將士,不顧其死活;對城池山河,沒有捍衛到底的態度,唯獨在風花雪月和搶奪功名的事情上倒是頗有手腕。

不得不說,還真是承襲了衛氏一門的狠辣與無情。

當即覺得,若是此人登基為帝,必定是大晉之難,是百姓之難。

有了這想法後,自覺同衛家成為對立之勢,只是眼前還需忍耐,等先把橋修好再說。

修橋仍在繼續,而捷報已經先一步傳到了定王府中。

鐵王鷹隊這一出手,果然解了涼州之危。

倒是他們,還送了份大禮回來。

洛宏被冷水潑醒的時候,人已經被綁在定王府的暗牢中了。

昏昏沉沉的,腦子有些不清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