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5章 克段于鄢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要说陇右陇西这些地方,其实在大汉国当中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奇怪的位置。 说闹腾罢,这个地方确实是比较闹腾。 汉末初乱就在凉州陇右,其势一直向东方波延,直至中原大乱,进而三国鼎立,说是其为三国动乱的起因,或许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说忠诚罢,这个地方也比较的忠诚。 历史上凉州本身的离心倾向却似乎并不严重。东汉初有窦融自命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但是没跟隈嚣、公孙述似的长期割据,刘秀遣一使去,即刻归顺。东汉末虽然韩、马领着羌胡骑兵把全州上下都蹂躏了一个遍,但实际控制区域有限,朝廷仍然能够不间断地往那儿派遣州刺史和各郡太守。后来马超攻陷冀城,杀死刺史韦康,实欲割据凉州,结果被杨阜、姜叙等当地豪强联起手来,瞬间就给赶跑了,随即迎夏候渊上陇。 这种矛盾的心态,其实就是大汉当下的一个缩影。 不仅是在陇右,在关中,还有在中原的腹地,甚至是在天子治下的许县等地,一部分的人早就不断的琢磨着『涂高』究竟是什么,另外一部分的人则是叱责前者为野心家,是大汉的破坏者。 在这样情况之下,有人怀疑斐潜有篡位之心,并且想要推翻大汉,也自然是大有人在。 要说当下的大汉局面,曹操挟持天子, 斐潜另立尚书, 孙权占据江东,表面上还算一家, 实际上的割据局面已经是展开了,虽说之前灭了一个篡位的袁术,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没有表示什么对于大汉的篡僭之心,但是实际上篡僭之势却已成。 可以说当下的局势, 距离将大汉天子废除, 只是一步之遥。 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庞统和荀攸这样的人自然也是不例外。 倘若是当下斐潜动了心思,借着兵势往上再走一步,羽檄交驰, 从北到南, 可能就是瞬间变换旗帜! 尤其是在斐潜才刚刚平定了周边叛乱的情况下,借着机会立旗,说不得这些地区的士族大户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便是当即俯首称臣拥戴斐潜上位也是大有可能的。 历史上这些地方大概也是这样, 曹丕那小子称帝的时候,并没有并没有造成北方各州郡政治形势上的大动荡,大动荡早在曹操去世的时候就发泄完了。当然也和曹丕放弃了他老子的斗争路线, 选择媾和模式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 这个天子采购的事件就非常有意思了。这种微妙的心态,也在庞统和荀攸之间显现出来。 庞统的建议,很是直接, 似乎之因为『欠钱』, 便是要拒绝天子的物品采购述求, 但是实际上是在简简单单的说货物么? 显然不是。 在高层政治当中,或许傻子才是死盯着钱财而忘记了其他方面的…… 另外一旁的荀攸,也不是傻子。他那种想要说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又担心又纠结的状态其实也代表了荀攸当下的心态…… 所以从斐潜那边得到了一个『时候未到』的答案之后, 荀攸多少缓了一口气, 而庞统么, 虽然有一点诧异,但是觉得既然是斐潜的决断,那么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汉祚之事难以复振,这基本上算是当下有识之士心中的计较了。 除了少部分, 甚至不能算是保皇派的保皇派依旧聚集在大汉天子周边,其余大多数的人,心里都有数,就连历史上的诸葛亮心中也是明白,所以他出山辅佐保刘备,在《隆中对》里面是将『霸业可成』放在了『汉室可兴』前头…… 只有改朝换代,才有天下太平的可能,继续苟延残喘,会不会再起乱子呢? 这是历史上诸葛亮的担忧,也是当下很多人的担忧。 荀攸拿着账本走了, 他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担忧,但是他感觉对于未来的前途, 却更加的晦暗难明起来。 庞统在一旁托着腮帮子,学着斐潜的样子在轻轻敲击着桌案。 斐潜笑道:『士元欲举历阳侯之玉乎?』 庞统摆摆手说道:『若举玉有用,某便是举个十七八回……』 斐潜大笑起来。 『主公, 此事某思之,并无不可之处,何不行之?』庞统坐正了些, 问道。 庞统的意思,斐潜也是清楚。 毕竟皇帝,不管怎样,终究是一个维护了三四百年统治的一个存在,不管怎么折腾,大汉皇帝依旧是姓刘,而权臣么,大汉三四百年间多如过江之鲫,斐潜要是最终迈不过那一步,等他死了以后,能够顺利地把权力移交给下一代吗? 有汉以来,岂有权臣不篡而能延续多代者? 霍氏、窦氏、邓氏、梁氏莫不如此也,只有王氏是传了两代的,但终究还是逃不出一个『篡』字。 到那时候,权力重新洗牌,谁还能保得四方安靖吗? 曹操年岁大了,斐潜次之,然后孙权和刘协的年龄相差无几。 正常来说,曹操会死在斐潜前头,而孙权会成为最后赢家。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