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半日,雨霏方偷偷抬眼,惊鸿一瞥,却见念远沐浴着如水似雾的光芒,如琼枝玉树一般,可神色却颇不自如,以致于鼻尖上都渗出了颗颗汗珠儿。因心下暗恼:自个儿不该这般戏弄于他,弄得如此尴尬。一时间却也找不出其他话儿来化解。

环顾四周,忽见书案上有副卷轴,遂顾左右而言他,笑道:“郡马方才在作画么?可否借我观赏一二?”

念远长吁了一口气,方答道:“子陵拙作,倒教郡主见笑了。”

只见案上乃是南唐李后主所制“澄心堂”纸,此纸产自徽州,端的是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滑,曾经冠于一时。画正中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蓑笠翁正独自垂钓,水面四况茫然,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为空白。对岸山势险峻,天幕低沉,却将皑皑雪山反衬地更为醒目。近处青松挺劲,为积雪覆盖,枯树低枝却越发显出迎风傲立,斗霜御寒的凌然丰姿。边上还有两行小字,其诗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雨霏似被勾起了往事,不由得胸口一酸,滴下泪来。又怕被瞧见,忙用帕子拭去。因勉强笑道:“郡马这幅《寒江独钓图》,颇具宋人笔意,色调单纯,含蓄慰藉,以少许胜繁复。真似得了那“马一角”⑴的真传。只是这画儿也未免太空疏萧瑟了些,教人心里好生悲凉。就如这书斋名为“落叶轩”一样,又怎能不让人见之神伤,思之落泪呢?”

念远因叹道:“‘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这恐怕是子陵如今真正的心境了。”

雨霏转过身去,指着墙上那幅《风雪夜归图》道:“若我说,应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才是。郡马如今并非羁旅天涯,浮云终日的游子,而是这侯府堂堂正正的主人,又何必作那‘司马牛之叹’⑵?呢”

念远长身玉立,看不清神情面容,半晌方苦笑道:“郡主有所不知,当日母亲产下我未及一月,就黯然仙游。那时荣宠正盛的肖氏也产下一子,可气的是这谨明候不待母亲头七,便将肖氏扶正,还大肆庆贺她儿子的满月之喜。而我只是个克亲祸宅的灾星。若不是外祖母心慈,还念着母亲这点血脉,将我接进卫国公府,恐怕子陵如今早已尸骨无存。”

雨霏见他青筋凸起,拳头紧攒,眉目深锁。心下便有些不忍,遂上前轻握他的手,柔声细语地安慰道:“那些都过去了,老天有眼,将来定会加倍补偿于你。”

念远反手扣住雨霏的芊芊玉指,低声抑郁道:“我不在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这些本就是身外之物,对我来也说不过是昙花一现。如有可能,子陵宁愿用这一切去换取母亲几年的寿命。我曾发誓此生再不踏入谨明侯府半步,可母亲死的不明不白,子陵若不能为她讨回公道实在枉为人子。”

雨霏看着他沉痛的面容,心内酸楚。不禁涌起“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也滴下泪来。轻轻抚着念远结实的脊背,心下暗嗟:自幼丧母,虽勉强得一栖身之所,恐怕寄人篱下,仰其鼻息的滋味也并不好过。尤其听他口口声声称自个儿的生身之父为谨明候,可见心中积攒了多大的怨恨和屈辱,可叹这诺大的侯府竟无一贴心的人。遂动情道:“你并不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至少我会陪着你,扶持你。往后咱们就抛开郡主郡马这些虚名儿,一道儿面对这世间的风风雨雨。”

念远用衣袖偷偷拭去眼角的残泪,暗悔自己忆及亡母竟于人前失态,便直起身来,咳嗽一声,掩饰道:“方才霏儿提起这书斋之名过于凄凉,不如由你来改一个可好?”

雨霏躬身行了个礼,调皮笑道:“我才疏学浅,这般重任还是交由子陵的好。我只在此洗耳恭听了。”

念远想了半日,方道:“一时间倒也想不出什么典故来,只是这院中尚有一株合欢树,不如就取名“青棠轩”,如何?

雨霏转过头去,半晌不语。遂被念远轻轻儿揽过肩膀,十指暗暗相扣,却低眉敛目,不能抬眼一望,耳边只听得他低声缓缓道:“结发为夫妻,恩爱永不移。”

雨霏慢慢抬头,正对着念远满溢深情的眼眸,就那般陷了进去,如同失了魂儿似地喃喃道:“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月洞窗外那文竹雕连理纹悬着碎玉片子的八角铃儿,风吹玉振,叮叮当当发出清脆的鸣响声。且听何处摇风铃,声不断,红绡帐内,鸳鸯交颈,并蒂花开,夜正长。。。。。。

⑴“马一角”,指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善于以少胜繁,虚实结合,创造出意象境界。故有“马一角”之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