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1/4页)

()免费电子书下载

许褚点头附和。

太史慈哈哈一笑道:“子龙莫急,我自有妙计。”

赵云和许褚精神大振,看向一脸神秘的太史慈。

第二部 天下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设局(下)

看着一脸焦急的赵云和许褚。太史慈也不买什么关子,笑道:“我们可以贾诩怂恿王允‘摄政’?有了摄政的权力,王允还不是说哪打哪?”

摄政?那是什么?赵云和许褚面面相觑。史阿也是一脸的错愕。

太史慈大感头痛,这个词汇现在还没有吗?突的脑中灵光一闪道:“所谓的摄政就是周公在天子即位前的地位和职责。”

太史慈这么一说,两人马上明白了。

那意思就是说,让王允代替皇帝作主。可是这事情对青州似乎没有半点好处。

太史慈笑道:“一旦我们找到天子马上秘密送回青州,但是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同时我们要作出继续在长安一带寻找天子和我的举动,令王允等人误以为天子仍然飘流在外,而我则是下落不明。”

赵云等人还是不明白太史慈的意思。

太史慈耐心解释道:“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这许多年来,我们的行动目标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做了这许多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的目标乃是消除战乱,扫平天下。”

赵云点头叹道:“我大汉多灾多难,百姓流离失所,此时正是当世英雄用武之时,大丈夫当以横扫六合、一匡四海为己任。”

太史慈沉声道:“正是如此,今观我大汉,正如重病在身的伤患,非要大动干戈才可彻底救治种种顽疾,但说一千道一万,究其根本,无外乎从内政外交下手。”

顿了一顿道:“这许多年来,我们在青州乃至冀州兖州进行改革,就是为了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政治制度,目的无非就是防治朝廷内部的无意义的内耗,女后、宦官、外戚都是分裂中央集权的祸端,但本质上看其实是世家大族和豪强地主把持权力的原因,世家大族在地方则为诸侯,在中央则为外戚,如不可作外戚则为所谓的清流,互结党羽,遥相呼应。所谓疏不间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利益,既然当官是举荐制,为何要举荐别人?让自己的亲戚当官不是更好?如此一来,大家还未想好如何为天子当官,反倒想着如何为家族谋利,大家各执一端,天下岂能不乱?”

赵云点头道:“主上所言极是,所以青州改制的目的就在于打破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太史慈点头,沉声道:“若是天下太平的话,我们的任务反倒容易了,只需要改革内政就可。可是这是不切实际的,各地诸侯拥兵自重,我们在自己的地盘改革,可是却无法左右别人,所以我们在三州改制的同时还要一统天下,让天下所有的州郡都按照我们的意图改革,让世家大族无法把持政治。”

太史慈叹了口气,又道:“这还仅仅是对内,对外呢?匈奴人亡我之心不死,其他少数民族虎视眈眈,无不想要吞噬我们大汉这块肥肉。其实这也是造成我大汉四分五裂局面的一个原因,西凉马腾、幽州刘虞、辽东公孙瓒、益州刘焉,的确在为我大汉抵御外族方面出力甚多,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个人力量也在急剧地膨胀中,看看这些地方,他们手下的士兵与其说是我大汉的军队,倒不如说是他们的私人军队来得恰当。所以在我们关注大汉江山的同时,外敌一样不可以轻视。”

赵云却皱眉道:“可是主上,草原民族一向居无定所,我们只可以防,却不可以弃之不顾,谁知道他们何时来劫掠中原?所以边防驻军是不可以少的,只要有边防驻军,时间一长还是会演变成地方诸侯的。”

太史慈笑道:“为何我们要只采取防守?为何我们不去积极进攻?既然草原是他们的根本,那我们就去夺他们的草原,让他们没有地方放羊。我们的军队只向前进攻,绝对不后退,我们把内政和军事分开,打下的草原我们建立新的百姓居住区,派官员管理,军队不能插手,而且军队的粮草只能控制在中央的手里,如此一来,地方诸侯又如何产生?”

赵云等人听得目瞪口呆,一时跟不上太史慈的思路,唯有呆呆的看着太史慈。

太史慈知道自己过于兴奋,说远了,无意识的一摆手,笑道:“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还是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顿了一顿,太史慈又道:“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现在,我们三州内部稳定,正是对外用兵、扫除诸侯的大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