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要人 (第1/2页)

刘一鸣上辈子的目标是五十岁退休后自己整个鱼房,纯粹是自己喜欢,没有经营的思路。养鱼也算是个高雅的爱好,但养鱼佬的经验都是数不清的鱼命堆出来的。 上辈子刘一鸣入坑才六七岁,和爷爷逛早市买了一对孔雀鱼。大多数鱼友都用孔雀练过手,孔雀也是热带鱼但它比其他品种要皮实的多。两条小鱼带回家后养在一个大罐头瓶里,每天早上刘一鸣都会跟它们分享自己的鸡蛋黄,为了让他们发色好看还定期早上抱着瓶子在院子里晒太阳。两个月后的一次疏忽,大夏天的刘一鸣早上把鱼放在窗台晒太阳后自己出去玩把这事忘了,中午回来瓶子里的水都晒得烫手,两条小鱼早就翻了肚皮。 从小摔跤都不吭一声的刘一鸣抱着玻璃瓶哭闹了很久,直到天黑他哭累睡着后家里人才把瓶子从他手里拿下。至此以后刘一鸣落下了个毛病,不再吃鱼。第一次养鱼的经历让小小年纪的刘一鸣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识字后从一本热带鱼饲养指南了解到养鱼必备的条件后,哪怕是再喜欢也不敢入手,硬件设施不足鱼儿买回来也熬不过冬天。 家搬到盐城后刘一鸣周末放假就会跑去水族店,一年内和那几家老板都混熟了,初二寒假开学后拿出所有的压岁钱置办了一个六十厘米长的鱼缸还有加热棒以及过滤设施,准备妥当后才开始人生中第二次的养鱼之路。从红箭虎皮马丽这些好养的开始,那时候家里给的饭钱都攒着用来买鱼。因为跟老板熟悉,养了段时间看够了的品种就拿去店里置换,陆陆续续把鱼店有的小型热带鱼都养了一遍。去上大学后才把鱼送给鱼店,再次拾起就到了十年后,那时已经结婚生子,生活稳定经济宽裕就上了野生品种,最后又因为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才将鱼送给朋友。 养鱼看起来是件小事,其实需要的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不光是要有平安稳定的社会大环境,硬件设施和水质达标这些小环境,还对玩家的时间经济以及耐心都是很大的考验。 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和电已经可以有保障。要是生活在一个成天打仗的地方,人活着都艰难,肯定没心思养鱼。 硬件上的鱼缸一级过滤设备,软件上要求合适的水质水温,适合鱼儿生活习惯的造景布局和食物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开缸养鱼不是一次性消费,还需要在后期不断投入。圈里开玩笑的把入坑养鱼比作比吸毒还费钱的事情,从小缸养几条孔雀,然后不停换缸换鱼换设备,有甚者为了能养鱼还换了房子。 每个圈子里的都有大佬,养鱼圈也有不少。在有暖气的地方,为了冬季省点电费,有人把地暖管盘到鱼缸里,给加上个控温的电子阀门也不用担心水煮鱼,把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到了极致。有人为了能让缸里的鱼儿享受到自然条件下的光照条件,研究出了日落灯。鱼粮的研究更是五花八门,商家的鱼粮早已满足不了养鱼佬的要求,他们就根据自己养的品种专门去自制鱼粮。“牛心汉堡”养七彩的应该都知道,牛心,虾仁为主要原料,加入胡萝卜菠菜这些蔬菜还有各种维生素片,为了预防鱼儿内寄还会加点甲硝唑。按照虾仁和牛心6:4的比例用绞肉机打成泥状,抽真空冷冻保存。养鱼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里面包含的知识即便是个大学生不去专门学习都没法全部掌握。 鱼友们因为热爱才会投入精力去钻研,而且不吝啬和大家分享。鱼友圈应该算是比较纯净的圈子,乱七八糟的事情相对较少。 刘一鸣用在信息爆炸年代获取到的各种知识和鱼店老板聊的火热,语言不通早就被抛之脑后。这个老板想不到一个十多岁的内地小孩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养鱼经验,作为香港人的那点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他以为内地的鱼友都是和刘一鸣一样专业。 董晓霞和刘波没有打扰刘一鸣的兴致,直到他自己肚子传来咕噜声才想起来逛得投入连午饭都没解决。 “郑老板,告辞了。只要有鱼到货你就给我打电话,我会让人送钱过来。”感觉到肚子饿的刘一鸣想到还有两人在陪自己,不好意思让他们跟着自己挨饿,就和老板告辞。 “么问题,刘老板。一到货我就联系你,保证鱼发到广州都是活蹦乱跳的。”交流了几个小时双方已经都知道对方的姓名,所谓学无止境,达者为师,郑启明已经不把刘一鸣当成小孩看待。 从鱼店出来后刘一鸣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重生以来很少这么开心。赚钱不就是为了能满足自己,忽然觉得重生挺好,最起码可以把以前没钱买的鱼都给养一遍。 “小鸣,你也没养过鱼咋还知道那么多东西?”董晓霞已经开始怀疑了,没有人可以生而知之,如果是真的那就是神不是人了。 “都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小时候不是养过两条鱼给死了么,有回在书店看到有养鱼的书就看了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