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事成 (第1/3页)

路嬷嬷看到郑伯源,就知道这个小伙子是个很可靠的人,心里不由得一个劲的点头,觉得许栀的眼光确实是不错。

对许栀还有郑伯源说:“你们且去里间说话,我跟老爷还有夫人商量一下。”

许栀低着头,进到书房的里间。

这是书房的一个偏厅,外面可以待客,里面则是一个读书的地方,许荛爱喝茶,书桌上放着一套茶具,这会桌上那个红泥的小火炉没有点着,也就没有热水用来泡茶。

里面两个人一开始都不好意思开口,郑伯源对于这个受尽许家宠爱的了解,都是从自己的妹妹那边听来的,兄妹俩自打到了河西,实在是得了许家这位姑娘的帮助良多。

其实郑伯源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也是个越来越现实的人,他在听到许家人有意要把家里的姑娘嫁给自己的时候,先是作了一番权衡,娶了许栀,风险那是一定会有的,郑伯源打从京城过来,自然是知道京城几位皇子为了皇位做的那些事情,三皇子是皇后嫡出,是很多人眼里最热门的太子候选,他既然是对许家的姑娘有意,如果许家把姑娘嫁给自己,自己受到来子三皇子一方的打击那是一定的。

但是许家是是当今的肱骨,虽然官职还不高,当今不到花甲之年,听说身体还不错,许家日后的发展还真不好说。

郑伯源来到河西参加过几次战斗之后,就明白对于自己来说,富贵就是从险中求来的,现在一个机会摆在自己的面前,为什么不抓住呢?

郑伯源很清楚,如果因为跟许家的姑娘成亲,自己被打击报复,许家人不会坐视不管,郑伯源虽然自打亲娘过世之后就爹不疼娘不爱的长大,也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关注一些京城的消息,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郑伯源知道,京城很多挣钱的铺子庄子,都是永宁侯府的产业,永宁侯府在京城其实不是多么高调的人家,人家既然这样做,那就证明一定是有所依仗。

联想到曾经听人跟说故事一般说过的永宁侯府老夫人的身世,郑伯源权衡之后,决定要跟许家绑在一起。

看到许栀,郑伯源竟然有些紧张,他不知道许家这个姑娘怎么就跟自己的父母说对自己一见倾心,就凭许家在甘州这么些年的经营,其实军中还有很多比自己好的儿郎,许家姑娘当年跟着在河西,见过的应该是不少的。

这是郑伯源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自己跟许家的姑娘其实没有见过几次面的,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郑伯源索性不再去想了,站起来对着许栀一揖,说道:“姑娘厚爱,伯源惶恐,只是事情紧急,有些地方还得委屈了姑娘。”

许栀进来之后,心里很紧张,她很怕郑伯源会轻视了自己,但是已经是箭在弦上了,许栀只能是硬着头破往前走,她没有想到郑伯源竟然对自己这样客气,赶紧站起来,侧身福了福,说:“郑家哥哥,还请原谅许栀如此胡闹。”

许栀红着脸,想到自己得把自己的心意说清楚了,声若蚊蝇,继续说道:“许栀对郑家哥哥一见倾心,实在看中了郑家哥哥于是能够担当。”

如不是晚上安静,郑伯源还不一定能够听清楚许栀的话,再看看许栀羞红的脸,郑伯源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很多事情需要现在就说清楚的,郑伯源稳了稳心神,说道:“许家妹妹的心意我知道,妹妹厚意无以为报,且等日后真心待妹妹。”

许栀听到这里,抬起头来看了郑伯源一眼,接着飞快的低下头。

房间里面的桌子上放着一盏琉璃灯盏,旁边的几个几上放着羊角宫灯,有些昏暗的光线之下,郑伯源直觉得许栀面若芙蕖,清远淡雅,却又让人忍不住的想要靠近去观赏一二。

郑伯源看的心神一荡,轻轻的咳嗽一下,说:“我这里有几句话要交代妹妹,亲事定下之后,妹妹还未及笄,成亲自然是要晚几年,我家中诸事,妹妹应该也清楚,家中无长辈帮扶,万事都要咱们自己去做,还有一事,舍妹跟妹妹年龄相差无几,她的亲事还得妹妹多多的帮衬一二才是。”

许栀点了点头,说:“郑家哥哥且放心,诸般事情我自然是要帮着分担的。”

这边两个人慢慢的开始聊了起来,外面路嬷嬷跟许荛还有张兆慈在商量要怎么跟外面说许栀跟郑伯源的亲事。

路嬷嬷的意思是,当年平西侯夫人陈氏跟张兆慈认识,对外面就说当年两个人给家中儿女定下这门亲事,谁知道后来陈氏故去,亲事就被放置一边,当年定亲的信物被陈氏交给了娘家兄弟,这还是陈氏的哥哥陈众跟许家提起之后,两家这才旧事重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