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栽赃 (第1/2页)

肖筱在饭馆里忙活了两天,见饭馆的事不用自己操心,一头扎进了六月柿里。 玻璃罐也找到了,瓷坛子也准备好了,还有好几种瓶瓶罐罐。 趁着现在六月柿便宜,一文钱就能买三斤,她是连着好几天都让大郎每天给自己带两大筐。 第一次做,她也没信心能全都做好。 不过她按着编号,仔细记录下来,等过两个月,就能知道哪些是能吃的,以后就能少走弯路。 九月初四这天,肖筱忙完后,见也快午时了,就喊上在修胰子的肖老汉和肖莲,关好门,准备去饭店吃午饭。 自家开了饭馆后,他们的伙食是直线上升。 一开始那几天是不熟悉,客人多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但是现在大家都熟悉起来了,又配合的好,肖莲和祖父就干脆留在家做胰子。 下午再换林家姐妹和大姐回家做胰子。 “我还是觉得店里端盘子更轻松点。”肖莲挽着肖筱的手,低声抱怨:“做胰子要搅个不停,我手好酸啊。” “知道这活也费力气吧?”肖筱笑问:“现在不觉得我是烂好心,给林家姐妹开月钱了吧?” 林家姐妹现在是家里饭馆里轮着帮忙,因此肖筱也说了,给她们二两银子一个月。 倒也不是她区别对待,而是还包吃包住,再加上林珑才十一岁,力气比不上大人,因此姐妹俩加在一起才给二两。 肖莲私底下还抱怨她花银子大手大脚的,觉得她给多了。 肖莲给了她一个白眼:“合着你就在这等我,想秋后算账是不是?” 姐妹俩笑闹成一团。 就在这个时候,肖三郎从前面风一般的冲过来,看见他们就哭着喊:“祖父,有人来咱们饭馆里闹事了。” 原本和路人笑着寒暄的肖老汉听到这话拔腿就跑。 肖筱扶住肖三郎,拉着他往前跑,还不忘问:“怎么回事?” “有两个男的来吃饭,说咱们菜不干净,吃出来了好几根头发。”肖三郎喘着气:“我怕大哥和他们打起来。” 肖筱对这明显的栽赃,也很庆幸:“那让祖母和二婶走出来,就能知道这是误会了啊?” 她也是很注重卫生的,可惜现在头上不能戴白帽,那表示有孝在身,因此让在后厨烧菜洗菜的都带着花布帽子。 现在也没抽油烟机,只能靠烟囱,厨房里油烟味重,戴着花布帽子,穿着罩衣,不仅显得干净利索,还能让身上的油烟味重点。 肖筱就是嫌油烟味重,才不愿在饭馆待着的。 肖三郎一拍自己的脑袋:“我给忘了,我看他们吵起来,就赶紧跑回来找你们了。” 幸好路不远,说话间,他们也到了饭馆门口。 哪怕有着几百年的隔阂,但有一个统一的特点,特别爱凑热闹! 路边上但凡有四五个人扎堆,说话的声音再大点,不出十分钟,里里外外就能围上两三层。 哪怕是饿着肚子,也阻挡不了那颗八卦的心。 有人在门口,有人趴在窗户上,都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往里面看。 反正大家爱凑个人气,估摸着是恨不得里面的人大打出手。 肖筱跟在肖老汉身后,顺利的进了饭馆。 饭馆里此刻座无虚席,吃好了的客人不愿意走,刚进来还没点菜的顾客也不嫌没人招呼,也坐在那不肯挪,还会低声问一下坐在边上的,前面是为什么吵起来的。 而此刻,里面的张三李四也有点下不来台。 他们是奉顶头上司,赵巡检的命令,来这家小饭馆吃一顿,再给他们找点麻烦。 可是等闹起来了,才发现厨房里走出来的四个女的都包着花头巾。 这简直让他们自打嘴巴:“你们…” 肖老娘听大孙子说完后,气的拍着大腿喋喋不休的骂。 她本来就不会说官话,自然是用方言骂人。 这语言不通,可把看热闹的人给急坏了,不住的问边上的人:“她说的是什么啊?” 哪怕看她的表情也知道,说的不可能是好话。 但听不懂,让他们那颗八卦的心很焦躁啊。 肖大郎也摆出一副隐忍的样子,对看热闹的人抱拳:“诸位放心,我们小饭馆虽然小,却很注意卫生,保证食物是干净新鲜的。” “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端菜的都是束发,不可能掉头发。” “里面做菜的都包着头巾,就更不可能会掉头发了。” “那可能是两位贵客‘不小心’把自己的头发掉在菜里面了。” 张三李四很想打人。 这小混蛋说的好听,但是为什么把‘不小心’这三个字说的特别慢,还特别大声,这不是寒碜他们嘛? 这也不能怪他们,主要是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后厨的人会这么讲究。 也难怪他们阴沟里翻船了。 不过没关系,他们本来就还有后招,有接应的人。 两人相视一眼,就捂着胸口,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都异口同声的质问:“你们在菜里放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胸口疼?” “对,我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事实上,肖筱在前几天和何太太吵了几句的时候,心里就有准备他们会不会使阴招。 这都在一条街上,自家开了饭馆,肯定瞒不过去。 当然也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