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找茬 (第1/2页)

当然,晋安王肯定是更看重他自己身边的人马。 不过明面上也不会亏待陈总督,毕竟要拿陈总督当标杆,厚待陈总督,那就是告诉别人:本王重用有才能的有识之士,哪怕是半路投靠,或者是招降的人,在本王这也不会坐冷板凳。 因此陈总督住的依旧是总督府,官职也依旧,就是手里的权利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他现在已经快成了空架子。 陈总督对自己的前程心里有数。 靠着妹夫,只要晋安王不倒,他这辈子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因此在明白妹妹的来意后,陈总督先是很痛快的答应退婚的事。 他只有一子二女,因此哪怕陈婉柔是庶女,也是自小娇养大的。 不过在投靠晋安王后,他就很想退婚。 他明白自己庶女是痨病,现在是得罪不起妹夫了,更怕妹夫借此发难,和他越走越远。 但是妹妹不愿意,他也不能太上赶着,像是去巴结妹夫。 因此现在妹妹一说,他心里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就一口答应下来。 还劝她:“李霁虽是庶长子,但现在的武将不定什么时候人就没了。” “幸好咱们阿渊走的是文官路子,和李霁不一样,你也不用和他太过计较。” 对于自己亲妹妹的性子,他也算是了解,以前娘家能替她撑腰,以后却还指望着妹夫替陈家兜底。 因此只能委婉的劝自己的妹妹收敛着点。 李夫人又问起:“婉柔现在怎么样了?” “也就这几天的事了。”陈总督说起病重的庶女,脸上已经没有心疼不舍:“用各种好药材吊着,反正今年绝对不能咽气,要不对陈家气运有碍。” 他没胆子把只剩下一口气的女儿嫁到李家,现在退婚了,他能找门第低一些的未婚男子,尽快把女儿嫁出去。 对外也能说是为了给女儿冲喜,还能显得他这个当爹的心疼女儿。 “那是得好好养着。”李夫人也没提出去看一眼侄女,毕竟是庶出的,又病入膏肓,她才不愿降尊纡贵的去探望。 两人又说了一阵闲话,李夫人拿着当初订下婚约时的契书就回去了。 晚饭的时候,李将军被请来一起吃晚饭。 李夫人就把退婚的事说了:“我大哥听人说冲喜能救人,不忍耽误李霁,也不想让我为难,就主动退婚了。” 心知肚明的李将军只能感慨:“大哥是个厚道人。” 李夫人还以为他一直被自家兄妹蒙在鼓里,开始旁敲侧击的打听:“今儿莫姨娘看着精神萎靡,也不知道是不是身子不适,等下夫君要去看看她嘛?” 李将军心里很开心,莫愁今儿精神不好,那才说明自己还没有老啊。 但是这属于男人的快乐,他也不能和夫人分享。 不仅一脸淡定,还分外冷酷无情:“莫姨娘不懂事,竟然想让我把李霁调回来,我把她骂了一顿。” “要是她还不消停,你就把她给禁足算了。” “那确实是她不懂事。”李夫人心里乐开了花,也难得贤惠:“不过眼看要过年了,禁足就算了吧?” “对了,李霁年纪也不小了,夫君认识的同僚府里要是有合适的姑娘,也和我说说,要是合适,也得尽快把他的婚事安排妥当。” 反正决不能影响自己儿子的婚期。 再者这样一来,等那乡下姑娘找上门,夫君也不会怀疑到她身上。 要是李将军知道她在想什么,可能都会忍不住告诉她:这些本来就是我们安排的。 再说吴宁县,临近年关,街上越来越热闹,那些富裕人家,都开始提早送年礼了。 乌伤县的县令太太,今儿也来吴宁县。 她当然不是来送年礼的,而是特意来寻事的。 陈县令的太太听说乌伤县的县令太太递来帖子,也是纳闷,亲自去迎:“戚太太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快里面请。” 两人夫君的官职一样,平日里也没什么交集,最多就是朝见王爷的时候,因为任职的地方相邻,混个脸熟而已。 戚太太笑着道:“冒昧打搅了,我听夫君说贵府的公子人才相貌都是一等,想来讨一杯媒人茶呢?” 陈太太没有想到其中有诈,还真的以为自家二儿子让人看上了。 她还觉得,能让县令太太出面来保媒,这姑娘家世不会差到哪儿去。 因此笑的合不拢嘴:“那我就多谢戚太太了。” 又歉意的道:“可惜我家儿子去余杭了,等他回来,我们再去府上拜访。” 戚太太就冷了脸:“要是陈太太不满意这门婚事,那就直说,何必拿这话推搪我呢?” “我们进城的时候,就看见府上的大公子,还在城门口和人说话呢?” 自从上回叛军攻城后,陈大公子病了好几天,这两天才好转了些,会出去走动一下。 陈太太听到这话一愣,咽下到嘴边辩解,试探性的问:“戚太太是看上我哪个儿子了?” 戚太太闻言就笑:“我可听说了,府上的二公子已经有了意中人,宁拆一座庙,不拆一门婚,那我肯定是替府上的大公子来说媒的啊?” 陈太太心里一沉,淡淡的道:“那戚太太来晚了,我家老大前段日子已经完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