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车中论道 (第1/3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陛下,这只是臣早些时候设计的一种砖窑。”

“哦?砖窑朕也是见过的,只是你这砖窑为何要建的如此的……”

赵匡胤本想说为何要建的如此体面,砖窑自己也是见过的,单看外形不过像一个大一点的坟包。他画的这个砖窑,像极了一座军堡,下面四方的砖墙。上面还有屋顶。

“臣设计的这个砖窑与传统砖窑内里是有很大区别的,陛下且翻到下一页,那里有横截面的草图。”

说着王浩往里边挪了挪,试图一一指点给赵老大知道。

赵匡胤见王浩坐在了自己的脚边,感觉有些别扭,干脆往边上挪了一些,让他坐上来再说。

王浩更觉得这没什么不妥,也不推辞,直接就一屁股坐了上去。

“陛下且看,臣将这种砖窑称之为轮窑,轮窑,顾名思义,便是轮式砖窑,臣设计的这个轮窑为二十二门的单部火轮窑,其中预热带八门;焙烧带五门门;冷却带五门;出坯窑四门……”

洋洋洒洒一大堆,早就把赵匡胤给听糊涂了,又听不明白,这小子就这点不好,一讲起来总是没完没了。

“咳咳,你先等等,朕且问你,这通天巨柱又是何物。”

赵匡胤实在没兴趣再听下去了,不过一砖窑而已,再怎么烧也只不过是烧砖的砖窑而已。本来想直接换个话题的,只是这边上画的一根通天巨柱甚令人好奇。

“这是轮窑的烟囱,陛下。”

“烟囱!”赵匡胤不由得大叫了一声。

“那朕再问你,此烟囱高几许?”

“大概十四丈不到一点吧。”王浩在心里换算了一遍,给出一个大概的数字。

赵匡胤听的倒抽了一口凉气,汴京城的城墙也不过只有三丈许,即使加上南薰门正楼,高也不到十丈,你这不过是个烧砖的砖窑,竟要造十四丈高的烟囱,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你这想法太过耸人听闻,哪曾有十余丈高的烟囱。”赵匡胤笑着连连摆手,示意王浩不要再继续讲下去了。

王浩嘟囔了一下也就住了嘴,就没指望他能理解,不过这轮窑厂,等他日得闲,还是要试一下的,尤其是那根烟囱,等自己造起来了,非得请你去参观一下不可。

“那朕且再问你,你这所谓的砖窑每日能产砖几许?”赵匡胤又随口问了一句。

“大概五万块左右吧。”王浩如是道。

“多少?”赵匡胤不知道一个砖窑每日能产多少块砖,但是他识数呀,五万这个这个数字听着有点大,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于是不自觉地追问了一句。

“五万。”王浩伸出右手张开手指,把万字加重了几分。

咚咚咚,赵老大敲了几下车壁,召唤出了海公公,随口吩咐道:“速去寻一懂烧砖的工匠过来问话。”

海公公一直紧随在马车旁,他非常羡慕王老弟那张灵巧的嘴,总是能哄的陛下开心不已。要是能学到王老弟三成的功力,自己这位子就稳如泰山了。

因此,一直竖着耳朵听着车内两人的谈话,一听到陛下的召唤,还没等吩咐便已猜到陛下召唤自己的用意了。

不敢耽搁,马上退了下去叫上两个随从,去跟随在大部队后面的厢军营里找那烧砖工匠去了。

这行军的队伍至少延绵十数里,并不宽敞的官道上,要从中军位置逆行到后方的后勤队伍中,也是颇为费力的。

越到后面越是拥挤,海公公索性下了马车,小跑着前往,行不多远,便遇到了自己派出去盯梢那医官程德玄的两个属下,正赶着一辆骡车行在队伍之中,骡车上用布围子遮的严严实实。

“禀公公,那人逮到了!”其中一人献媚道。

“这么快就逮到人了?”海公公闻言大喜。

“没错,早些时候公公让小的去盯着那程德玄,我俩刚到没一会,便见有一人从他营帐中出来,鬼鬼祟祟的模样,一看便知道其中定然有鬼。”

其中一人继续吹嘘自己的火眼金睛与处事的老辣果决,其实不过是跟着一个小罗罗,一直跟到了后方的粮秣队伍,眼看着那人趁人不备溜进了路边草丛不见了踪影。

也算是运气好,乘有备防无备,将人给逮住了,担心走漏了风声,还专门弄了辆骡车来,把人困结实了藏在车厢中,才敢继续上路。

“好极好极,杂家此刻还另有要事在身,你俩先把人给我看好了,待杂家办完了正事再来亲自拷问。”

得了喜讯的海公公脚步又加快了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