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京城来信 (第1/2页)

“大人……大人!他们要来点亮灯塔了,您看是不是……差不多了?”

灯塔塔楼下传来侍卫长老关的喊话声。

因为晕船的毛病,老关没有参加这趟出国考察团,心里挺郁闷的。

在码头上闲了一年,好不容易盼来了大人,离别情还没叙上几句,就躲到这塔楼上去了。

一躲就是小半天,这天都要黑了,还没下来的意思。

有很多事情还等着向大人禀报呢。

此时的王浩正搂着美人,讲着情话,欣赏着夕阳美景,别提有多惬意。

听到下面喊话,才醒觉过来天色已暗,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

“老关,你胖了不少嘛。”

一边走一边整理着衣服,看得边上几名侍卫面面相觑。

“这都闲了一年了,能不长膘嘛。对了大人,俺现在不晕船了!”

一年来啥也没做,光跟着新造的两艘水师战船强化耐受力去了。

如今的老关,俨然已是一条水中小蛟龙。

神功练成了,却没有用武之地了。

“那行,过些日子带你去琼州岛走走。”

估计是没什么机会再下南洋了,只得拍拍他的肩膀,同样用一趟三亚游安慰安慰自己的这位侍卫长。

“我不在的时候,京里可有传来什么消息?”

“有的有的,太多了。”

终于轮到自己汇报工作了,却又被另一群人把大人给抬走了。

那边的接风宴还干巴巴的等着主角呢。

没办法,只得继续干等。

好不容易捱到庆功宴结束,大人却已经烂醉如泥了。

明明都没喝几杯,就烂醉如泥了,这也太假了。

看着被徐院长搀扶着回房的大人,老关只得把手中的圣旨重又塞回了怀中。

久旱逢甘霖,一夜激战,战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连带着次日的心情也非常不错。

“老关,这一年京里可有传来什么消息?”

这话好像昨天问过。

“来过一个传旨的公公。”

老关又把那份圣旨掏了出来。

与以前的敕令诰命不同,这是一份最正式的圣旨。

光看那考究到极致的装裱就能看得出来。

接这样的圣旨,的确是要跪接的,不过现在也就免了。

这都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

“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老关,这官职不得了呀……”

南下之前,赵老大的确说过要给自己一个广南东路转运使的官职。

只是目前看来,不但时间提前了,连官职都不一样了。

经略使一般只会在边镇设置,不同于转运使,经略使还有管军的权利,但没有财政权。

然而这一路的财政权本就在自己手里,如今又给一个即管民又管军的经略安抚使。

这显然已经是军政民政财政一把抓了,与之前的节度使也没什么区别了。

这些年来,赵老大一直在削弱节度使的权利,没想到到头来却在自己头上安上了一个这么重的砝码。

“传旨的公公还带来了一封密信。”

“哦?快拿来看看。”

王浩知道,这密信里的内容肯定是训斥的话了。

展信一看果然如此,不过更多的倒像是倒苦水。

大概意思是你个臭小子都不打个招呼,就带着一群人出去外面浪了。

这不是先斩后奏,强行讨要兵权嘛,朝中的那些大佬听说了,每天都有奏章弹劾你。

没有枢密院的调令,就带着几千将士出境,这是不合常理的,是严重违制的行为,还要朕派人把你给追回来。

并且召回京城接受处罚,然后朕被他们缠得没办法,只好委任你一个经略使,去堵的他们的嘴。

但这样做也是不合规矩的,至少前后顺序不合规矩。

所以他们仍然在朕的耳边聒噪,于是朕只好再北伐一趟,出去避避风头。

但是,你如果把事情给办砸了,那也就不用回来了,这事情,没办法揭过去,朕也保不了你。

这信明显是赵老大自己写的,没有让知制诰润色,全篇白话文,非常有个性。

看来还是不能瞎搞呀,可不瞎搞这事根本就搞不成。

枢密院政事堂是不可能批准自己这样瞎搞的,所以先斩后奏那是必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