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良心?”阿史那结社率冷笑道:“若非是你怂恿,在背后出主意搞策划,我怎么会去九成宫,又怎会落到今日的地步?”

“哎呀,话可不能这么说,九成宫可是你自己要去的,是你自己说想要杀了李世民,我才帮你出谋划策的。没成功是你自己实力不足,时运不济,岂能怪旁人?”

阿史那结社率冷哼道:“哼……就是怪你,自打那日在平康坊遇到你,我便……若是没有你,我现在仍旧好好在长安……”

“在长安像狗一样活着吗?”这次说话不是灰衣男子,而是一个沉静的女人声音。

阿史那结社率抬起头,看到了一个蒙面女子,看到了一袭随风飘动的紫衣。

“你是谁?”

“我是谁不重要,如果非要有个身份,那算是你的朋友吧!”紫衣蒙面女子轻声回答。

“你们是一伙的?”阿史那结社率凝神片刻,总算反应过来。

紫衣女子摇头纠正道:“往后我们都是一伙的。”

“不,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不会在和你们……”

“阿史那氏的子孙怎么这般愚蠢?你还有的选吗?”紫衣女子一声冷笑,很是嘲讽。

“我不会再被你们利用。”阿史那结社率表情中依旧满是怒意。

“利用?别这么说……扪心自问,若非你想杀李世民,单凭别人怂恿几句,怎会去九成宫呢?”

见阿史那结社率不吱声,紫衣女子续道:“一个成年的大男人,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哼!”阿史那结社率冷哼一声,颇不服气,却不得不接受凄惨的处境。

“这就对了,不管怎么说,我们有共同的仇人李世民,所以便算是朋友。”紫衣女子悠悠道:“反正你在长安活得也不如意,还不如回到任你驰骋的草原,想办法让你的仇人活得不如意,你说是吗?”(未完待续。。)

第一八五章 李道宗

出了大散关,过了庆州便逐渐进入灵夏平原。

隋唐时期,黄河尚未开始大规模泛滥,北方黄河流域的仍旧是肥沃富饶之地。

但黄河上游的真正富饶的地方只有两处,一个是河套平原,一个便是灵夏,也就是后世宁夏平原。

“塞上江南”的说法可不是徒有虚名,谢逸等人进入灵夏平原时,正是秋收时节,看到平原上广袤的良田,已经黄橙橙的庄稼,相当喜人。

不过看得出来,此地的粮食产量都不高,据狄知逊称是气候原因,距离黄河比较远的地方仍旧缺水,所以庄稼长势有限。

但这样的收成放在西北,那已经相当不错,灵夏百姓相对富足,驻守边疆的兵马军粮供应也能有所保障。如果不大规模调动兵马,军粮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给。

这就满足了?

谢逸不由心想,玉米今年应该种植第二茬了吧,土豆应该也是。等到将来种子充足时,这些相对干旱贫瘠的土地全都能派上用场,粮食产量应该还能有更大提升。

也许到时候,光是一个灵夏平原的粮食产量便能供应好几个州县折冲府的军粮,说不定很快便能做到。

不管怎么说,玉米和土豆都是耐旱作物,是后世西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以高产优质著称,在大唐怎么能例外呢?

除了农田,也能看到一些牧场,成群的牛羊行走在青黄相见的草场上,相当壮观。偶尔也能遇到几个牧羊女,但相貌和装扮确实不敢恭维。

毕竟已经靠近西北草原,灵夏一代地区算是胡汉杂居,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兼而有之。犬牙差互。

至于这片土地,哪家的实力强大,便归属谁家所有,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秦汉时和匈奴拉锯争夺,后来被鲜卑人占据。隋朝早年间被突厥占领,现在则落入大唐手中。唐末以后则落入党项人手中。最终成就了一个称雄西北多年的西夏国。

谢逸很庆幸,自己是生活在大唐这样一个强盛的时期。当然了,这个时期的强盛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出使薛延陀的目的不正是为此嘛!

行走在大唐境内,谢逸全当是度假,欣赏一下大唐的壮丽河山。此时的西北自然条件还算可以,至少没有后世那般恶劣,山上仍旧有草木,并非光秃秃一片。

如果现在就开始保护。也许西北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能够有效控制,生态甚至可以逐渐恢复。

那么自宋朝开始,直到后世民国都肆虐的黄河水患兴许能够避免。如果能够促成,也算是一件造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