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褐色眼珠之人道:“如今唐将李绩在北方有了若真水大捷,薛延陀已经被灭族,突厥人也老老实实,大唐北方安定,对吐蕃的态度自然就有所变化,从原来的毕恭毕敬,变成了如今的虚以委蛇和多有推辞。”

禄东赞不免惋惜道:“这么说,我们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褐色眼珠之人道:“是的,只是时机变化太快,让人意想不到,薛延陀灭亡之快谁也不曾遇到;因此李世民才会仗着这点子优势出尔反尔,得意狂妄。”

“哼!”禄东赞拳头紧握,显然他也没料到出发前和到达时的境况会有如此大的分别,以至于吐蕃完全失去主动,也失去了很多优势。不过这些都是“盟友”的错误,也怪不得自己。

禄东赞冷笑道:“纵然没有了这些,我吐蕃铁骑的厉害之处……大唐人未免也有些忒托大了。”

“是,李唐皇室素来自大,没什么奇怪的。”褐眼之人少不得添油加醋,大有煽风点火,巴不得唐蕃立即开战的意思。

“李世民说上元之日,大唐的文成公主会在芙蓉园出题择婿,对此你可有了解?”禄东赞继续询问。

褐眼人道:“此事已经在长安城中传开了,这位文成公主并非李世民的亲生女,而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不过是徒有公主名号罢了。”

禄东赞对这种宗室女为公主的做法有所耳闻,故而并不觉得十分奇怪。

褐眼人续道:“听说原因是有意下嫁的,但后来不知怎地李世民突然改变了主意,好似是有人求情的结果?”

禄东赞好奇道:“谁有这么大的面子?难道是那位江夏郡王?”

“不是,据我打探到的消息,是一个叫谢逸的年轻人,二十出头,已经被拜为淮阳侯,乃是李唐最聪明的年轻人,李世民的新宠。”

褐色眼珠之人道:“灭薛延陀据说与此人有很大关联,故而立功不小,便是此人入宫……也不知对李世民讲了什么,好似自那日起,公主下嫁之事便淡了。”

“谢逸?一个年轻的侯爷,是他破坏了吐蕃的求亲大计?”禄东赞目光凝重,不断追问。

“据说是他,现在有传言说,文成公主所谓的择婿仪式也是由他来打理的。”褐色眼珠之人悠悠道:“大相如果想要将这些大唐公主带回吐蕃,首先需要打败此人。”

“有些意思,不知这个年轻人何以对此嚣张,是大唐皇帝的意思吗?”

“兴许不是,听说此人与那文成公主颇多私交,孤男寡女,也不知……”褐色眼珠之人悠悠道:“所以,还请大相千万小心。”(未完待续。)

第三〇四章 公主择婿

贞观十五年上元节,长安相当热闹。

太平盛世,每年城中的庆祝活动都不会少,而且越发的丰富多彩,百姓都会在上元之夜出门游玩,从而成为大唐每年最喧嚣欢乐的节日。

今年的热闹对针对朝廷而言的,各国使臣在上元之日涌入长安,向皇帝李世民表示祝贺,态度相当恭敬。

更为特别的是吐蕃和回纥两国纷纷向皇帝陛下上书,求娶文成公主殿下。

不过皇帝并未准许,而是于上元之日在芙蓉园款待各国使臣,文成公主会当场出题考核,如果吐蕃和回纥能够答对试题,她将主动下嫁。当然,如果答比不上就很可惜了,只能遗憾出局。

政治层面的事情老百姓不懂,只是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有意思,尤其是朝廷准许的一千名百姓在曲江池另岸遥观。这可是让长安百姓惊喜不已,朝廷还真是念着百姓啊,如此盛事也算是与民同乐,老百姓自然是极为乐意的。

尤其是被选中的那一千名百姓,更是惊喜不已,那料到这样的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回头定要将见识到的皇家盛景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好好说说,至于严格的审核与安全检查,那完全就不是事。

对此,大唐朝廷乐见其成,为什么选这么多百姓前来,可不是为了什么与民同乐,为的正是借用他们的嘴巴。然后用所谓的民意来堵住吐蕃人的嘴,让事情显得自然且合乎民意,合乎情理。

上元节最热闹的本该在晚上,但皇帝接见并宴请使臣如果放在晚上显然不大合适。

中午的时候,芙蓉园便装饰一新,张灯结彩,这座刚刚赐给晋王殿下的皇家园林被用来作为国事活动场所,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甚至再揣度皇帝陛下是不是在暗示。或者传达某种意味。

谢逸听说之后,完全嗤之以鼻,当真是想多了,只是因为芙蓉园里有设宴的场所,更有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