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五大奇事 (第1/1页)

这就是决战的样子,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压上几十万的军队。 当看这里,打到现在的30来万人,全是主力。 核心战场越打越小,主力也越来越少,但整体战场却越来越大,参战部队也越来越多。 与袁飞一兵团有关的战场,有五处。首先便是这核心区域17万+2万对鬼子14万。 最北是山海关一带,四纵一个支队加上山纵,对54师团和守军一个旅团。大概是4万对2万5。 这一处,是要分割关内关外鬼子。 南线则是两处,六纵加徐士支队(1.1万人),对抗鬼子南线兵团主力。大约是7万对6万,相对均衡。 另一处则是独1、2、3(原独4)三个独立支队,加上鲁地部队,对抗以包括第五师团残部在内的几个独混旅团。属于一兵团的部队,大概在2万左右。 两处目的都是一样,不让鬼子南兵团主力掺和到北线决战中。(这个南,是相对的) 这是和袁飞有关的数字,几乎所有兄弟部队全部都投入了战斗,旅长走的还是阴山北线,一副直插东北的模样。 晋察冀鲁豫、皖北都打成一片。 全局下来,双方投入兵力超过120万。这没算老J,老J也没闲着,地理上的南线也出现了决战的样子。 而胜负之关键,全在这只有30万人的小战场上。 鬼子为决战服务的炮兵集群,被一纵追的,连车都开烂不少。 42式“功臣”重型坦克的加入,让装甲支队有了和鬼子进行决战的能力。 鬼子的两大法宝双双失效。 ... 司令部 “缴获统计了吗?” “一纵汇报,黄弹11万发。红弹7万发,都可以用90mm迫击炮发射。” 轻轻用手指拍了拍桌子,袁飞说道。 “算了,到底是咱华夏的地方,不用这脏东西了。攻击时间,不变!” ...21日,攻击正式开始。 当日下午,在廊坊北旺镇至许庄一带,鬼子战车联队主力,被以42式“功臣”坦克为核心的装甲支队击溃。 当日晚,狂风一纵再次作妖,一个纯靠感觉的穿插,又遇到鬼子炮兵集群。 而炮兵集群在被霍霍这么多次之后,100mm以上的重炮只剩下210门。体量上,炮一纵已经有了炮兵决战获胜的可能性。 22日,中午,在狂风一纵针对33师团的重点攻击中,鬼子炮兵集群位置暴露。在后手炮战中。 炮兵集群司令藤江慧辅被自己的学生黑藤长征击败。 当日晚,在炮一纵的火力压制下,33师团被重创。 袁飞下令,总攻开始。 ... 也就是这一时间,关东鬼子在被迫把要入关的队伍先调去阻击旅长之后,终于腾出来的兵力已经走在了辽西走廊上。 7个小时后,就可以到达山海关。 压力来到了关外的孔捷山纵和四纵23支队。 孔捷刚到,23支队已经两线作战打了两天了,一边和54师团野战,一边又分一个团去打山海关。 刚好被夹在中间。 到底是天下第一关,打起来难度太大。 孔捷没有加个战斗,他有别的作战计划,是袁飞亲自画的路线。 一条经典的,速通山海关路线。 在山海关外不走辽西走廊这条路,走“石嘴子—响水村—庙山口—新堡子村”,直接插到山海关后方。 既可阻击关外敌人,又可以和关内的23支队一起夹击。 最终的结果,是很明显的。 鬼子留在这里的守备,显然挡不住山纵,完成穿插后。 “山纵一小时二十二分速通山海关,孔捷一战封神!”(玩个梗,小编个人没有立场,国家的立场就是我的立场...) 将关东军主力挡在了关外。 南北都能相对稳定一段时间,那就是“吃饺子”的时间了。 总攻自22日晚开始,此时鬼子数量已经下降到11.5万,控制区域也小道只有大概40平方公里。 相比起别的情况,鬼子不怎么投降。袁飞也没有制定战略上的穿插打法。 支队、团、营自己要组织穿插是可以的。 当这么多人聚集在这么小的区域内时,炮兵的准度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是野炮,10万发炮弹,就可以把这个地洗一遍。 而现在,已经脱离被包围状态,晋地补给源源不断送过来的情况下,勉勉强强能洗个地。 以炮兵为主要力量,这是袁飞的计划。 能用大炮洗地,就不要战士冲锋。 计划是这样,执行起来之后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多余的。 尤其是三纵,那是杀红了眼,冲起来拉都拉不住,要问基层的指导员、教导员为什么跟没有一样。 他们带头冲的,被围殴那就,三纵的怒火不是那么好消的。 这一点冲成这样,其他地方也被带动,毕竟就那么大个地儿,想不察觉都难。 22日晚8点,至26日中午3点接受了33师团的投降。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