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兵临南京 (第1/3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双方的俘虏终于交换完毕,朱久炎用梅殷一个人,换得了包括便宜岳父徐增寿在内的一应湘军家属。

兵马、物资也已经调集完毕,加之春节临近,春天即将到来,万物也将复苏,湘王炮已经能够使用。朱久炎与朝廷的短暂和平自然是荡然无存。

尽管朱允炆从中都凤阳召来了几万兵马,加上强征的京畿地区数万新兵,看上去兵强马壮,但这表面上的实力可吓不退朱久炎。

守陵的兵马、征集的民夫即便召集百万朱久炎也是不惧,何况只是区区十余万人。这些人可不一定是战力,若没有高明的管束手段,搞不好还会成为累赘。

狮子岂会畏惧成群的羔羊?

将茹瑺、沈溍、梁焕以及杨士奇等家眷安顿好之后,朱久炎便悍然扣押郁新、齐泰二人,抓住朝廷不及做出反应的时机,率领包括二万水军在内的十万精兵继续前进。

至于那个一头雾水、不明白朱久炎为什么出手相救自己的便宜岳父徐增寿,朱久炎则没什么时间搭理,自有徐妙锦出面解释。

温度回暖,湘王炮与火枪已经测试完毕,可以大批量装备,湘军将士气势越地高涨。十万人马先过太湖,抵达苏州。

见湘军气势汹汹杀来,苏州卫指挥使萧礼不战而降,苏州易主。

苏州乃是江南除杭州以外的重镇。它的丢失对于风雨飘摇的朝廷来说,不吝于雪上加霜。随后,无锡、惠山、常州等地的守将也闻风卸甲归降。

趁着接连几次大胜的势头,朱久炎再接再厉,一举挥军攻下丹阳。

其实,以徐辉祖沿途布置下来的防务还是可以与朱久炎一战的,毕竟官军是以逸待劳,占据了地利与人和,早在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的各地守军也占尽先机,可惜的是,勤王诏书已经发出了这么久,西、北两路大军——李景隆、李增枝两兄弟无一人响应。

李景隆以正全力猛攻北平,与燕军激烈交战、无法脱身为由,请求京城多拖延一些时日;而李增枝那边给出的理由则是一败再败,自己更是一病不起,不能理事,自然无法领军回援京城。

且不说李景隆两兄弟的理由是真是假,朝廷在危机万分的关头,六十万在外平叛的兵马无法回援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徐辉祖的本事再大,朝廷的宣传、鼓舞力度再得力,也无法收拢分崩离析的军心。

沿途官军的战意已荡然无存,不管徐辉祖驰马三军,如何呐喊激励,士兵们也是置若罔闻,根本没有一点战斗动力与决心。

他们持着长枪短弩在紧张戒备,却不是在戒备湘军,而是在等待,等待湘军进攻的那一刹那。

湘军进攻的金鼓一鸣,就是他们发出一声大喊、脱离将官束缚、四散逃逸的时刻。

战斗还未开始,己方士兵就都打起了逃跑的主意,这样的军队还能有什么战斗力?

得了丹阳之后,朱久炎水陆并进,岸上旌旗遮天,江上战船往来穿梭,一时间徐辉祖精心布置的整道防线轰然倒塌,官军溃不成军,来不及逃走的纷纷缴械投降。

徐辉祖见事不可为,只得率领着几十名部曲落荒而逃。

徐辉祖的撤退彻底粉碎了官军抵抗的勇气,自此之后,朱久炎行军路上就再也看不到一名官军士兵了。从丹阳到句容的这几十里路,不管是沿着江岸还是深入内陆百里,湘军沿途畅通无阻。

沿途的县、镇、军堡驻军要么已经逃散,要么已经撤入南京城中,就连县衙里的捕快都一走而空,各县官仓能搬走的也都搬空了,不能搬的,倒是没有付之一炬,不过可资湘军利用的东西却已经留存不下多少了。

朝廷用交换俘虏的时间做了战备,朱久炎为此战的准备也是极其充分,江浙缴获的物资、舟山发来补给船队,已经可以充分保证十万兵马长期的驻扎和攻城。

湘军越来越接近京城,京城震动。

恐慌之下,朱允炆也顾不得所谓的颜面了,只得低头折节,再次请出老朱的嫡长女、梅殷的妻子宁国公主前来朱久炎军营求和,替朱允炆开出了平分天下的条件,他愿意割让湖广、赣鄱以及江浙、贵丨州四省,只求朱久炎赶紧撤兵。

胜利在望的朱久炎如何会答应他的要求?而且答应的话,岂不是坐实了湘王府的篡逆罪名?什么靖难,什么清君侧,只会成为一大笑话。

朱久炎断然拒绝,礼送宁国公主出营后,于句容誓师,向前推进,兵临南京城外的秦淮河南岸。

陈瑄、孙温率领的水军一路伴朱久炎而行,此时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