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手本来就要多一些,而除了吉兹公爵本人之外,很多他手下的骑士本着对胡格诺的传统敌视而加入了安儒公爵的阵营,以至于械斗又再一次升级,演化成为神圣同盟的“内战”。

而早已严阵以待的国王军不负众望的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对神圣同盟在里昂极其周边地区的据点发动了一次强攻,在这之前,亨利的军队也又一次秘密开赴前线了,他对玛格丽特说,假如遇上了孔代亲王,他还是会劝他回到胡格诺阵营这边的。

但孔代亲王逃跑了,事后亨利告诉妻子,堂兄弟之间远远打了个照面之后,孔代亲王就调转马头,带着他的残兵败将跑开了,他尝试追他,在乱军之中,这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

因而法兰西国王的军队又收获了一场胜利,这是纯粹的渔翁之利,安儒公爵被蒙莫朗西元帅的军队擒获,而吉兹公爵被围困了几天,派人与查理九世谈判,在国王赦免了他的罪行之后,他向国王投降,而孔代亲王则失踪了,后来的消息表明,他逃往德意志,游走于新教诸侯之间,试图东山再起。

神圣同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剩下的就是瓜分战果和处理战败者的工作了。吉兹公爵最好处理,他基本上没受到什么损失,国王从他手上收了一笔钱,就让他返回吉兹家族的领地了,按照查理九世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他未尝没有重回宫廷的那一天。

安儒公爵就麻烦多了。他受了几天的牢狱之灾之后,就一心求死,但查理九世却不想背上杀害亲弟弟的恶名。另一方面,早在玛格丽特的婚礼之前,就由卡特琳娜王太后一手促成了推举安儒亲王为波兰国王的工作,法兰西国王也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于是他建议安儒公爵表现的好一点儿,使他自己能被波兰使节们选中去华沙做国王,作为代价,他只要放弃对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就行了。

但安儒公爵拒绝了,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已经疯狂了,因为他甚至拒绝走出牢房,并且对狱卒们说,不要把他当做一位王子,而只是当做一个普通囚犯,他希望他们鞭打他,甚至对他用刑。

那就更不用说什么波兰国王了,因为安儒公爵说他宁死也不离开法兰西。也许是对自己的胜利过于满意了,也许是他薄情寡义的性格又产生了作用,总而言之,查理九世几乎很快就放弃了,只不过,既然法兰西已经在这件事上花了不少冤枉钱,他问阿朗松公爵是不是愿意去波兰做国王。

阿朗松公爵可能是国王阵营中唯一对这场胜利不满的人,查理九世的这个问题现在则让他气愤不已。安儒公爵没有死,就意味着如果查理九世无子而终,他随时会跳出来与阿朗松争夺法兰西王位。而现在查理九世居然想把他弄到波兰去,这怎么能不让他恼火呢?

查理九世花了很大力气来劝说安儒公爵,并且安抚阿朗松公爵。事实上,三兄弟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最后的结果是亨利·德·瓦卢亚宣布放弃自己对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以及他的安儒公爵的封号和领地,他带着他的几个忠仆和一些财产离开了法国,他计划去意大利,找一家最崇高的修道院隐居起来。

阿朗松公爵则接受了安儒公爵的封号和领地,弗朗索瓦现在是安儒公爵和法兰西王位的第一继承人了,在他给玛格丽特的信里,说他自己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最后才是最让人关注的对纳瓦尔国王的报答了。亨利最终还是向查理九世提出了领土要求,他还是用玛格丽特做幌子,告诉法兰西国王,他的妹妹很快就要生孩子了,那么国王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外甥连一块领地都没有。

在没完没了的谈判之后,查理九世用一种特殊的办法实现了亨利的愿望,纳瓦尔国王还是他的妹婿,那么他就封他为吉耶纳省的总督,这块领地以波尔多为中心,紧靠着贝亚恩。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对于查理九世,他并没有丧失领土,而对于亨利,他得到了实惠。

但实惠不能仅仅只给亨利,还有大批的胡格诺等着法兰西国王的表态,查理九世很快签发了一条法令,赐予胡格诺们在全国举行新教仪式的完全自由,只有巴黎除外;从诺曼底到普瓦捷再到普罗旺斯地区,挑出了包括拉罗舍尔和波尔多在内,共八个城市交给胡格诺作为设防安全区,胡格诺可以在那里驻军,这也就意味着,普通胡格诺平民可以在这些城市居住,因为有驻军保护他们。

这所有的消息是亨利亲自传回波城的,因为负责传令的信使甚至还没有他快。纳瓦尔国王只带了三四个最忠诚的随从,骑着最好的马,快马加鞭赶回家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的降生。

他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