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对峙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与迫切等待一个机会西进的袁飞相比,冈村宁次现在安心不小。 从冀地调来了35师团(三单位),重新获得了41师团的指挥权,同时17师团已经开到北平,划入了第一军,只不过这是常备师团,战斗力强悍,放在北平去哪里都方便的位置最好。 毕竟冈村的计划中,是用甲种师团和袁飞决战。 某种意义来说,在北平的鬼子甚至比在井陉的鬼子还要有用。 从井陉策应,有太行山阻隔,娘子关天险。不容易啊,当年鬼子打进来的时候也是忻口先顶不住才出的问题。 但北平,一条平绥铁路,可以快速运输兵力、补给,不仅能随时从大同下车南下,还能给在绥远的晋绥军傅作义系很大压力。 毕竟这条铁路通到归绥的(后面改名呼和浩特)。 现在这晋地的兵力,包括了21、35、37、110四个师团,独立混成第3、9、16三个旅团,兵力同样是十万人左右,还有两万左右的伪军。 伪军的数字同样在暴涨,钱伯均部可以说是一个缩影,整体上说,晋绥军现在混的很难受,某司令说过,晋绥军越打越少,某友军越打越多。 以至于到后期无法发起大规模作战,当下的这种情况,双方都没有太管晋绥军。 鬼子在晋地有了十万人,已经可以抽出三个师团六万人左右和袁飞进行决战,但鬼子能快速投入的战斗力,除了北平的17师团,还有井陉及其东侧的半残25师团(1.2万左右),中条山南侧的第二师团(满编甲种师团2.8万左右,战斗员1.8-2.0万)。 所以在冈村宁次的算盘上,晋地短期内可以维持稳定。 不过这样的算盘,让许多人不满,其中就包括鬼子大本营的“上等兵”老头,就是那个最多管20挺机枪的人。 其次是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比起第二次战役阿南率三个甲种师团加上各种部队12万人,现在可怜的不行。 麾下6万人,对面老薛底牌就有十个嫡系的“中央军”30万人。 没有苇名,现在战场上就是冈村遥控指挥为主。 双方的博弈倒是非常简单,现在的情况,晋地东西交通,能适用大兵团的,无非是寿县榆赐一线,或者沁水一线。 就像两个关隘,双方在到处布置疑兵。 ... 袁飞认为,现在鬼子的大毛病已经暴露。 战略水平太差,统筹上有大问题。鬼子陆军的强横的世界少有的,鬼子海军的强横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这俩玩意凑在一起,整出了少有的1+1小于1的情况。 现在鬼子一方面害怕老大哥的远东方面军,在东北调集重兵对峙,毕竟东北的战略地位可比鬼子本土好太多了。 另外一方面,兵力相对匮乏之后,不知道怎么南下,长沙打了一半,都进城了,两天后草草退兵。 但是呢,晋地鬼子又舍不得放弃。他就是想暂时维持现状,经营一段时间,等国际形势变化又打。 某种角度上来说,袁飞的文章就是得依靠这几个地方来做,可以在战略上做陷阱让鬼子往里钻。 起码鬼子现在就一裤兜的破绽,井陉不仅是晋地的大门,还是冀地大门。 如果出娘子关占据井陉,离石家庄,直线距离50公里,走平原需要从北面绕一段路,大概65公里左右就可以攻击到其郊区据点。 这个距离,一天就能到达。如果出动关入冀作战,还有同属一个师的9-10新编旅帮忙。 起码这部险棋,鬼子认为袁飞不敢走,就因为这样就进入华北平原,在平原上,鬼子自认为随便就能平推。 事实上,袁飞也是一直占着地利到处搞事情。 南面的第二师团,有点硬,袁飞暂时不想碰。所以袁飞有娘子关井陉出冀北、寿阳榆赐出太原、沁水出临汾运城三条出关路线。 但是鬼子没有在意第一条,这是袁飞在战略上占据的第一点优势。 这一条,就够鬼子喝上一壶。 ...插一段战略上的趣事,千人千解... 有种说法是这样的,当年鬼子发动事变的时候,确实在华北平原势不可挡。 纵观历史,亡国多是被对面从北往南打,打亡国的,只要大明是从南往北打,打到统一的。 当年鬼子就是从北往南打,这不好。 当时有人出了个招,在上海逼鬼子决战,调集了全国的精锐围攻上海附近的3000鬼子海军陆战队。 鬼子还真过来决战。 这一场,在一些人看来是白送了十多万精锐主力,另外一些人看来,让鬼子从北往南打变成从东往西打。 消掉了鬼子的“势”。这东西不好说,但是确实蛮重要的,有这个“势”在,地方或许连调兵都受到影响。 ... 24日晚 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双方的对抗强度也就次拉开。 双方在北起榆赐,南至沁水,长达270公里的狭长区域对峙,如果考虑蜿蜒曲折的山脉,长度超过400公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