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血战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一发信号弹响起,鬼子趴的地方瞬间立起10几面旗帜,鬼子的炮兵开始了一波火力压制。 炮声还没停,随着苇名一声令下。 原本趴在地上射击的上千鬼子,几乎是同时起身发起冲击。 快到83团阵地前,罗震只能下令顶着炮火起来射击。 而鬼子那边,原本躲在二线的伪军重犯小队,现在冲到了第一线。两人一组,抱着轻机枪往地下一趴就是嘎嘎乱点。 这支苇名支队被寄予厚望,装备的是最好的99式轻机枪,是有30发弹匣的。打完一梭子,弹匣随手一扔,副射手捡起来就丢给鬼子,谁捡到都要负责装弹。 要说这样的战术,非常粗糙。 但是执行力到位了,嘎嘎猛。在一个点上,很快就冲到了战壕附近。 因为地形原因,罗震也不能完全展开,两个营在前面打,一个营在后面做预备队。起初是三营做预备队,打完一场之后换了一营下去休息。 罗震一瞅,这阵地要丢。 “一营,上,在三营后方三百米设立阵地!” “二营,鬼子在东边打进来多少米,西北就要打过去多少米!” 苇名得知了前线的情况。 “鸠山君,打得不错啊,西线可以给八路放一些地盘!宇智波大队(名古屋名姓)、小林大队,可以准备了。” 这俩就是上等马了,清一色老兵、预备役,优质兵源地,还有从第三师团抽调的军官。 从表面上看,苇名似乎吃亏了,罗震一个团,中等马,就要把苇名的四个大队全碰一遍。而苇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反而怕八路换人。 果然问题就出在这里,孔捷发现了问题,下令罗震83团一个小时后下来,围攻长凝的81团上,由85团接手围攻任务,83团休息。 这个安排是合理的,但是让苇名找了一个时间差。 本身河谷东西最宽处不过1.5公里,现在东面鬼子进去了,西面八路也打过去了。 一来一去战线就从横着的变成斜的,变宽了。就可以同时上两个半的大队,或者一个完整山地团。 等苇名新的大队上来的时候,罗震还有半小时才要下去,81团也才刚刚开始逐步让出长凝郊区。 战局顷刻间就发生了巨大逆转,两个大队2200多人,大部分是至少服役5年以上的老鬼子,还有一些连一战都参加了。另外一边则是多半是去年入伍的83团。 人数上,双方是差不多的。 一交手罗震就吃了大亏,在东侧阵地较薄的区域,不到10分钟就被鬼子一个突击中队完完全全割了出去。鬼子在那里形成了两倍的兵力优势。 苇名:抄到的就是我的。 罗震一时间就有点慌了阵脚,副团长当场就带着一个连过去解围。 等81团上来的时候,战况及其惨烈,斜着的战线,就半个小时,又被鬼子打横了。 苇名似乎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叹了口气,下令宇智波大队、小林大队回来,又把下等马中川大队甩了出去。 整个河谷,南北不不到8公里,现在鬼子控制着北面的四公里,第三支队控制着南面的四公里,双方处于均势,不过第三支队这里还有一个点,就是长凝还有鬼子。 ... 另外一边,沿铁路东进的早田,完全被苇名拿捏了,苇名其实就是想让他对攻,把另外一边的声势也搞大。 但是直接下令,未必比得过套路出来主观能动性。 苇名说的非常模糊:挡。 守是挡,打过去也是挡。 早田选择了后者,能让大部队快速通过的就是山脚下的铁路附近,这里也没宽到哪去。 早田从自己的大队中选出两个中队,安排在两侧山上策应,正面则是直接和87团开战,也是一开始就死磕。 尤其是刚刚选拔上来的吉野和安倍,狠的不行,一左一右疯狂突击。 ... 袁飞收到了战报,不由得皱眉。 潘磊:“两个多小时,战损这么大?罗震干什么吃的!” 袁飞:“苇名这小东西,想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他唯一胜算。” 潘磊:“他这个体量差太多了,估计单挑还打不过丁伟的第二支队!” 袁飞在地图前来回踱步,走了一分钟,说道。 “我要是他,我也这么打,苇名支队的优点就是兵源好,武器好。缺点有两个,其一是刚刚组建,凝聚力不行,其二体量上太差!” “苇名用一场豪赌,大搞个人崇拜,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又选择了和我们复杂地形决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此人,不下你我!” 潘磊听到这句,脸上都露出了一点笑容,但也马上问道。 “那我们怎么办?” 袁飞:“他赌的,就是24小时内在长凝河谷击垮孔捷,然后主力部队直接上山,走孔捷来的路,从山区夹击丁伟或者偷袭王承柱,甚至可以直奔阳县而来,三个选择都是上上签。然后37、或者21师团任何一个再加入,对我们而言,都是大难临头!” 潘磊:“我算是明白你的考虑了,怪不得110团搞那么大,沈泉也不舍得调走!是不是可以考虑这两个团,出平头镇,走乌金山只取榆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