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京外假运银,乾隆钻套里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下手也忒快了。” 京城蒸汽厂内,正在检查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第一辆坦克的赵忠卿,听到和珅的汇报,略有些惊讶道。 “本来我还认为,会花上好一段时间。光是每天的酒,我就准备有十天的,没想到才送过去一马车,徐天德就没了。” 赵忠卿抚摸着刚刚生产出来的坦克长长的炮管,同时这也是第一辆升级后的坦克,用烧燃油的方式,取代了蒸汽。 无论是体积还是速度,都要比过去的老式坦克更上一层楼。 “没办法,当你使出离间计,让二者之间有了裂隙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不再是真正的兄弟了 。 你这招也是够奸的,离间计谁都知道,可谁想你用的这么好的,引出帝位之争,一针见血。 金匮之盟……哈哈,没想到大宋皇帝,到头来成我们的帮手了。” 对于这样的夸奖,赵忠卿很是淡然。 很多事情想透了其实很简单,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利益享受荣华富贵,而当皇帝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即便是兄弟亲人,涉及大的利益时,不可能逃过。徐王二人血浓于水,又如何? 就连……赵忠卿看了和珅一眼,心中觉得,如果有人挑拨自己与和珅之间的关系,如果找对了利益点出发点,那么他们也是会发生这样的惨剧的。 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另一方没有能力去争夺那份利益。 和珅目前既不掌财,也不掌兵,是完全没有能力的,未来也不会给他这份能力。 “对了,这还有王三槐送来的信,上面他答应封你为扫隆王,子孙后代世袭罔替,封地福建,云南,广西三地任选。 说,大清实际上是你推翻的,乾隆老儿也是被你扫地出京城的,故而此封号最为贴切。” “好一个扫隆王。” “信上还说,如今两项要求均已达成,问咱们何时让出京城。” 赵忠卿擦擦手上灰层,“回复王三槐,日子在下个月底。” “下个月底?”和珅摇头,“不不不,他绝对不会同意。” “正是因为他不同意,肯定又得写信过来商量,这样一来,不又能拖些日子?” “……好吧。” “哦对了,信的内容中,对王三槐的称谓一律加上皇帝二字。” “那不如再加上尊敬的。” “嗯,好主意,加上,一定要加。” 赵忠卿揉了揉面颊,如今江浙集团的范光被一箱银子,一句还钱的承诺,暂时拖住。白莲教没了智囊徐天德,徒留下无脑的王三槐,也能暂时拖住。 坦克生产速度太慢,整个工厂全天加工,也才出来两辆。 内蒙的石油运送过来也太慢,第一批石油才刚刚抵达。 更多的坦克,更多的石油都需要时间。 绝对不能让城外的三方势力有精力攻城。 一旦被攻城,仅凭借现在的兵力装备,就是吕布战三英,结果必输。 拖时间,拖的越长,坦克制造的越多,原油运送过来的越多,战斗力越强。 目前主打一个积蓄力量,而后重拳出击。 如今还剩下城东方向的乾隆老儿。 拖住老狐狸……可难办。 “和珅,你有什么办法,拖住城北的乾隆吗?” “离间计肯定是用不了的,乾隆年纪大了,但脑子不傻,况且他还有刘墉纪晓岚二人。 银子……总不能和对付范光一样,也送一箱银子过去吧。” 受到启发的赵忠卿摸了摸下巴,银子……那乾隆老儿一箱银子可能看不上,但要是一堆银子呢? …… 正在接待刘墉的乾隆眼泪啼流。 这些日子的委屈,在见到刘墉的一刹那,翻江倒海的都涌了出来。 从养尊处优的京城,到如今驻扎山脚 ,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期间,如果但凡听取刘墉的一点意见,哪怕一点点,都不会造成如今的结果。 最后悔的就是听了赵忠卿奸人的馊主意,所以把前线督军的人选变为了刘墉。 如今想来,真是后悔不迭。 驼着背的刘墉一反常态,他并没有安慰眼前的万岁爷一语,帐篷内的破败凄凉,深深触动着刘墉。 数月归来,已是这般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怜,可叹,可悲…… “刘大人回来就好,有我们这把老骨头在,一定能够再次入驻京城,回复大清的。” 李公公十分乐观道。 “是啊刘大人,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还是有机会赶走鸠占鹊巢的赵忠卿的。” 九门提督兼大将军的察哈尔也是乐观道。 “如今局势有利于我大清,京城西面有白莲教十五万众,南面有范光为首的江浙集团二万余众,都虎视眈眈盯着赵忠卿。 一旦混乱起来,只要抓住机会,定能鼎定乾坤,再掌京都。” 刘墉却并没有被乐观的情绪感染道,重叹一口气,悲观道: “如今范光被他赵忠卿一个承诺,一箱银子忽悠住。 那白莲教副教主王三槐刚砍掉教主徐天德脑袋,内部混乱,且王三槐本人等着赵忠卿兑现退出京城的诺言,二人都不会主动攻城了。所以暂时局面不会混乱的,没机会见缝插针,抢夺胜利果实。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