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想入公羊? (第1/2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张平安也不是傻子。

本着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原则,径直面向霍去病,捧着鸠杖,弯腰,高呼,

“小郎君,鄙人是鄱阳县人,从豫章步行至此,奉三老之命入关,面见陛下,陈述昔年王恢、唐蒙征讨闽越所犯之罪事。武关守将阻拦三老之意,请小郎君主持公道!”

“三老之命?”

霍去病正欲策马,领司匡去武关驿站歇息,听到张平安的话后,脸上春风一般温暖的笑容忽然凝固了,动作也停下来,轻松神色蓦然变得凝重。

他扭头,视线集中在鸠杖之上。

陡然间,眉头紧皱,数十道横着的沟壑在额头形成。

斑鸠鸟手柄!

铜绿色杖身!

这个形状,他在未央宫中看过几次。

虽有铜绿瑕疵,但真品无疑!

整个大汉,应该没有哪个铁匠有模仿鸠杖的胆子。

但因久居皇宫内外,且没有遇到过这种事,霍去病一时间没了主意,只能把目光投向司匡,眨眨眼,进行求助。

“兄长,吾要怎么做?”

向来以纨绔著称的公子哥竟然对一个少年用敬语……

围观众人当中,不少认识霍去病的人纷纷称奇,都叽叽喳喳,宛如一只只家雀儿,小声交谈不停。

穿着红色甲胄的徐偃则扶着佩剑,将错愕溜圆的目光放在司匡身上。

衣着普通,皮肤略微粗糙,手上有几处老茧,应该是军旅中人。

难道兄长二字不是客套?

他看着司匡,拱手道:“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尊姓不敢当,姓司,单名一个匡字罢了。”

“司匡……”

微风拂面,徐偃皱着眉。

有些耳熟,但是想不起来了。

“小郎君向君请教,君欲何为?”

“徐兄可否回答我几个问题?”司匡骑着马,微微一笑。

“可。”

听到被称作兄长,徐偃的脸色红润许多,笑呵呵地点头。

“去病,我等从垒门出发之前,陛下特意将汝安排在军营当中,乃望汝继承车骑将军之威风,做车骑将军第二,十年后,为我大汉冲锋陷阵。”

司匡勒住了缰绳,神色肃穆,淡淡的道:

“为将者,需以护国安民为己任,否则战必败,亦需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谋必输。今日,吾便借此事,授汝此道,望好好领悟。”

身材娇小,虎头虎脑的霍去病点点头,有模有样的拱手作揖,

“诺。”

……

司匡注意力放在张平安与徐偃身上,沉声道:

“徐偃,言简意赅讲述事情发生之经过。”

“阁下,此子所拿鸠杖附带了大量的铜绿色,来历尚待考量,本官不敢贸然放人!”

“嗯,小心求证,你做得很好。”司匡点点头,露出赞赏之色,“高祖皇帝率领大军进入关中的时候,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根鸠杖外表确实古怪,难免有偷盗的嫌疑!”

说完,司匡俯视张平安,脸上重现浮现笑容。

“一般来说,三老应对鸠杖不离不弃。哪怕身死,也应携其入葬。如今你以豫章之民的身份,携带鸠杖,意图进入长安,意图更要考量。”

微微一顿,诘问:

“尔可有证明鸠杖来历之物?”

张平安神色黯然,低下头,

“此乃曾祖父若给之物,吾应如何证明?”

“印章。”

“曾祖没有印章。”

“手书,亦或是长安任命三老之文书,亦可证明。”

“没……带。”

“汝曾祖父之传信呢?”

“被王恢等人收走后,因未归还,豫章太常无法给曾祖父开局第二块传信。”

“呼。”司匡呼了口气,耸耸肩,苦笑,“那汝可知当年宣读任命近侍之名讳?”

“不知。”

“哪一年颁发的总知晓吧?”

“这个……也忘了。”

“凡事需要证据,既然汝什么都没有,那就回去吧。”

司匡摇摇头,露出一个遗憾的神色,

“规矩就是规矩,证明之物都没有,我与小郎君皆帮不了你。”

霍去病被张平安浑身散发的悲凉之意感染,叹息,对徐偃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